草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是优雅的笔墨舞蹈还是癫狂的肆意抒情,总结起来就是情感的笔墨表达,草书一直被书家重视,前辈书家已有定论,无需复述,仅就健在的书家而言,又有谁真正学到了草书的精髓?



草书由隶书演变而来,为书写便利而生,逐渐成为独立的书体,并且有着与其他书体不同的艺术美。



当科技取代了书法的实用性,书法只能向着纯艺术的方向发展,作为一门纯艺术更为强调个性化和艺术展现力,在这方面草书发挥空间大,整体感强的优势就更为凸显。



当今以草书闻名的书法不乏其人,王冬龄先生、张旭光先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崔寒柏先生的草书雍容典雅胜在韵致。



如果要论今人书家谁学到了草书的精髓,张旭光先生绝对可以算一位,张旭光先生以其独特的笔法和对草书的深刻理解,成为当今草书领域的领军者。



张旭光先生是当今书坛为数不多专注于王书一脉的书家,他的行书源自《圣教序》,草书则取法《十七帖》。



但是张旭光先生并没有被困于王书,而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以王书为本,参以汉碑和颜书的笔意,形成了雄强、饱满的个人风格。



张旭光先生对草书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他曾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草书的认识,特别是他说:当今的草书不再为识读负责,只为情感负责。



这一观点准确切中草书发展的时代性,为当今草书创作卸下了包袱,指明了方向,成为草书发展的重要指导。



熟悉张旭光先生草书的人无不为他精湛的笔法所折服,看似蜻蜓点水,线质却丝毫不弱,凝重而不呆板,流畅而不轻滑。



观张旭光先生作书,方才理解黄庭坚观船夫摇橹而得笔法的真谛,张旭光先生笔法正是黄庭坚笔法的再现。



张旭光先生草书的结字准确,即便是非常连贯的书写,也能保证草法准确,这充分体现出张旭光先生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底。



草书的创作自由性很高,张旭光先生经常将一个字拉长,占据多个字的空间,有时也会将几个字写的很紧,如同一个字一样,这种处理更加巧妙的构建了作品的空间感,让作品整体的疏密对比关系非常灵活,并且滋生异趣,为作品增添很多色彩。



张旭光先生创作大草书作品往往以酒助兴,在熏醉的状态下,无意工琢,更利于情感的抒发,虽然并没有进入癫狂的状态,但是也为作品注入了豪放的情致。



观其大草书气势磅礴、节奏明快,深得古韵,又极具时代感,即便旭素再世也定为其喝彩。张旭光先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振兴当今大草书的诺言。



除了大草书,张旭光先生也常写草书小品,这些小草作品虽然难有大草书那般纵情,但是依旧充满了节奏的变化,变现出情感的起伏。



张旭光先生的小草书作品深得王羲之手札的神韵,或驰或缓,或收或放,于方寸间拓展无限空间,这都得益于张旭光先生常年对王羲之手札的深入研究。



时代文化语境的不同,让今人难以完全重现古人书法的神采,张旭光先生亦是如此,理智和清醒,限制了他在狂草创作中的情感迸发,所以他的草书依旧难及旭素的澎湃震撼,唯有用艺术构思弥补些许不足,然而却显刻意有失率真。



不过就健在的书法家相比较,张旭光先生在草书领域的造诣绝对可称当今书坛顶级,尚无人可动摇其领军地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