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瑞峰教授讲述创作历程)

当斑斓油彩邂逅尘封记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在吉林市徐徐展开。2025年5月20日上午9:30,吉林省吉林市博物馆内,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陶瑞峰教授历时六载精心创作的百幅《吉林印记》系列油画作品盛大展出,为观众呈上一场极具震撼力的视觉与文化盛宴。



(权红主席致辞)

此次展览由吉林市文联、吉林市民委、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主办,吉林市博物馆、吉林省艺术设计协会提供专业指导,吉林市建筑装饰文化研究会、东北电力大学书画艺术研究所、吉林市蒙古族文化促进会全力协办。开幕式现场,陶瑞峰教授率先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与感悟,随后,吉林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权红女士发表致辞,深入阐述此次展览对于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紧接着,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皮福生先生、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宋德风教授也相继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最后,在众人的期待中,吉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海春为展览启幕,正式拉开这场艺术盛事的帷幕。



(闫海春主任宣布启幕)

以“吉林印记”为主题的本次作品展,展出100余幅油画佳作,全方位涵盖了老吉林的市井烟火、传统行当、历史建筑等丰富场景。陶瑞峰教授巧妙融合写实主义与意象表现手法,在忠实保留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凭借对光影层次与色彩肌理的精妙把控,让斑驳城门、神秘萨满图腾、壮阔大江雪景等老照片中的场景,在油画布上重新焕发生机。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每一处摆揉擦点的笔触,都饱含着陶瑞峰教授与过往岁月的深情对话。



(文史研究员皮福生先生致辞)

其中,《萨满》以极具原始张力的笔触,唤醒人们对古老信仰的记忆;《大江弯弓全景图》以气势磅礴的笔触,勾勒出天地间的雄浑气象;《朝阳门》在巧妙的透视布局中暗藏匠心;《吉林西大街》则凭借独特的油彩质感,生动传递出浓郁的市井烟火气。

陶瑞峰教授表示,这一系列作品绝非对历史的简单复刻,而是通过色彩的重新构建,将曾经的商贸繁华、山水灵韵、市井百态等元素,凝结成永恒的文化符号,以此唤醒沉睡的城市记忆,引发大众的集体共鸣。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院院子宋德风致辞)

本次展览采用“油画 + 影像视频”的沉浸式叙事方式,极具吸引力。当观众驻足在《德胜门》斑驳枝叶的画作前,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厚重呼吸;对于年轻一代而言,这些油画更是成为他们重新认识家乡文化坐标的珍贵窗口。这场艺术回望,不仅唤醒了老吉林人的集体记忆,更有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激发公众对城市历史保护与民俗研究的浓厚热情。(记录者:石连 赵卫国)

责任编辑:丁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