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卢家民 陈培闯 通讯员 张洁

5月20日,校地、校企合作再次迎来迎来创新“丰收季”。河南工学院举办了一场科技成果校企对接会,签署80多项校企合作协议,让高校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河南工学院第二届科技成果校企对接会上,一项高铁建设装备领域的电液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引起新乡博进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超的关注。随着行业朝着智能化的转变,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昂的试错成本,让企业迫切需求成熟的技术。

“刘博士刚才介绍,现有的技术就已经在实现了,就是他把理论带进来,我们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就能够产生更好的效益和效果。”陈志超说。


这项技术是由河南工学院工程装备电力控制研究所研发,在高铁建设装备协同施工中取得丰硕成果,不仅实现了运梁车的自动驾驶,还搭建起数字孪生的信息平台。双方在接洽后,基于高铁建筑装备技术提升,达成了合作意向。

“对于做技术来讲,可能我们还没有很好的规划,我们的眼都是在盯着技术,怎样让它更新一点,”据河南工学院工程装备电力控制研究所所长刘荣升介绍,“通过和陈总的合作,我们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因为他们现在和行业合作比较多,正好利于技术向外去推广。”



在本届科技成果校企对接会上,共吸引了160多家企业前来求经问宝,其中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签署校企合作协议的有80多项。此外,新乡市红旗区、卫滨区、封丘县、新乡县等8个县市区政府部门,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与河南工学院达成协议,为辖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新乡市红旗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左琳告诉记者,通过面对面交流、互访调研,帮助辖区企业突破技术难题,给企业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效益。“今年,企业与具体院系的横向合作会更多,领域会更细分,主要是围绕红旗区光电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展开合作,帮助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寻求更多的发展方向。”




河南工学院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成为区域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先进技术创新转移与服务的重要基地。近三年来,河南工学院转移转化科技成果220多项,解决制约行业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500多项。

据河南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梁静介绍:“科技成果转化是服务地方经济的直接体现,学校主要通过举办科技成果校企对接会、引企入校开展技术交流、开展访企拓岗活动、科技服务深入企业一线等措施搭建合作桥梁,强化协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对接会上,新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祁文华表示,新形势下,高校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融入产业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既是对高校科研工作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校地校企协同创新的精准赋能。


对接会上,河南工学院科协正式揭牌成立,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纪峰在致辞指出,科协的成立,不仅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将为学校的科技工作者搭建起一个全新的交流、协作与创新平台,有助于凝聚校内科技力量,整合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编辑:陈培闯

二审:段玉龙

三审:卢家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