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洛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技术、数字孪生平台,采取实时监屏、现场和远程巡检等措施,确保了工程安全运行和供水安全,为保障日喀则地区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区拉洛水利枢纽及灌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位于雅鲁藏布江右岸一级支流夏布曲,整体包括“一座大坝、两个电站、三条隧洞、四个灌区”,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到目前为止西藏水利史上投资最大、综合效益最为显著的工程。工程于2015年6月开工,2020年6月下闸蓄水,同年9月蓄至正常蓄水位,12月全面发挥效益。



作为西藏唯一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程,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通过整合打通多源监测、控制及运行管理数据,整合业务应用;研发高原灌区运行远程集中控制技术,实现灌区总干各闸门的远程实时控制、闸站流量和水位的实时监控,有效赋能高原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支撑高原灌区运行的远程、高效管理。

工程每年为日喀则提供1.5亿立方米水源,同时为藏中电网提供1亿千瓦时以上清洁电能,是利国利民的“雪域明珠”,对促进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项目团队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大坝右岸布置鱼道,设有1个进鱼口和6个出鱼口,针对高海拔寒冷地区鱼类习性,提出了高水头大水位变幅的鱼道布置方法,并建造生态电站释放生态基流,保证高原鱼类天然洄游产卵通道畅通。

鱼道全长2194米,工程总投资约1.4亿元,于2016年开工,2021年投入使用。鱼道主要建筑物包括进鱼口、过鱼池、休息池和出鱼口等。鱼道下游进鱼口设置在拉洛电厂尾水渠左岸末端,过鱼池采用整体U形结构。

自2021年起,自治区拉洛水利枢纽及灌区管理局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鱼道监测仪器采购及安装,开展鱼道内部水力特性监测与模拟、鱼道进口附近流场结构及鱼类集群监测、鱼道通过性与鱼类通过行为特性、基于遗传特征的鱼道保护效果、鱼道整体运行适应性等研究。

经过不懈努力,拉洛鱼道可帮助鱼类更快捷地洄游,为高原鱼类洄游产卵提供便利,有效恢复水域内自然鱼类特别是珍稀鱼类多样性,最大限度减少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的影响。该工程对保护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实现水域生态安全,推动水利、环保行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过鱼数量、种类及规格均达到了设计效果。”2024年4月,工程鱼道过鱼效果评估工作完成,评估结果显示。此前不久,工程鱼道获得“最高海拔的鱼道”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此外,工程通过栽植行道树、护渠林、边坡灌草防护、迹地植被恢复等措施,使林草覆盖率由10%提高至53.1%,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工程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该工程制定适应高海拔半农半牧区的移民安置方案,设计符合藏族文化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居住区,安置移民1308人,改善当地6.7万名藏族群众生产条件、居住环境、教育水平、交通条件,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23年,凭借适合高寒高海拔特点的酸性骨料心墙沥青混凝土性能调控与制备技术、全功能集成型隧洞结构及其运行控制方法、长效抗冻防渗材料、长距离浅埋钢管柔性敷设技术等系列创新成果,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项目荣获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杰出工程项目奖,为类似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借鉴。(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 图片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