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说喉咙痛、眼睛痒、肚子胀?多数是内热引起的。

不及时处理容易引发多汗、大便干结、干咳不断、鼻炎反复等问题。

有些家长见孩子上火就灌凉茶,结果不仅没降火,反而导致拉肚子伤脾胃。

调理内热关键要分清孩子体内的“火”在哪里,不同部位表现不同,调理方法也不一样。

今天,邀请到宏韵中医林晓洁主任,给大家分享不同脏腑的火有什么表现和对应的调理方法。



林晓洁主任接诊过一名7岁男孩,体重20公斤明显偏瘦,肋骨清晰可见。

01、肺热表现:鼻腔干燥、无痰干咳

肺热的孩子常抠鼻子,咳嗽时声音清脆不带痰。建议用雪梨配百合煮水,雪梨清热润肺,百合滋养肺阴,连续喝三天可缓解鼻腔干燥症状。

02、心热表现:舌尖溃疡、入睡困难

心火旺易导致口腔溃疡,尤其舌尖部位。夜间出汗多、辗转难眠时,可用竹叶配莲子芯煮水。竹叶清心除烦,莲子芯降心火,每日喝两次。

03、肝热表现:眼部分泌物多、干涩

晨起眼角有分泌物,频繁揉眼多为肝火旺。选用菊花搭配枸杞煮水,菊花清肝明目,枸杞补肝阴,连续喝五天可以改善眼睛干涩问题。



最麻烦的是藏在脾胃里的火。食物积滞在肠胃里,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内热,这种火最伤身体。

家长反映孩子半年来鼻塞反复,吃点东西就便秘,去年一年只长高了2厘米。两个月后复诊,孩子大便成形通畅,鼻塞发作减少。半年后,身高增长3厘米,体重增加了1.5公斤。

诊见舌苔黄厚,腹部按上去发硬,辨证为脾虚积热证。

开方:党参、茯苓、炒白术健脾胃,山楂、麦芽消积食,连翘清内热。



内热问题需根据具体部位选择对应方法。需注意食疗方仅作日常辅助调理,不能代替治疗。

尤其是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持续内热会影响营养吸收,及时干预才能避免影响长高。

通过准确定位内热部位,配合阶段式调理,既能清除现有热邪,又能恢复脏腑正常功能,这比单纯降火更重要。

最后提醒:如果孩子长期上火,身高落后,或伴随尿床、反复生病等,想针对性调理好,还需中医辨证论治,切勿私自用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