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在西安市华山中学心理辅导教室,心理副校长白妍为高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中高考临近,考生面临着多重压力。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情绪波动,有效缓解心理压力,陕西创新心理副校长机制,构建“学生+教师+家庭”三方协同的心理支持体系。

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与省内300余所学校联手,持续开展“家校协同·科学陪伴”系列活动,组织心理副校长深入一线,为学生、家长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讲座与互动活动,引导青少年提升自我认知,增强情绪调节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舒缓考生情绪压力

5月12日,在西安市华山中学心理辅导教室,一场主题为“中高考学生减压心理赋能”的活动正在进行。该校心理副校长白妍通过心理卡牌,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与困惑。

“最近总睡不好,一闭眼就想起考试。”

“家人很关注我的成绩。有时,我只想一个人静静。”

“高考临近,我很紧张。”

活动现场,不少学生表达了内心的焦虑。白妍一边带领大家做情绪梳理练习,一边回应:“青少年决策和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备战中高考的过程中,考生往往将考试成绩与外部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若遇到负面反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焦虑等问题。”

活动结束后,高三学生李晓霞(化名)说:“以前我总担心父母紧张焦虑,自己也跟着紧张。现在我懂得了,只有把重心放在自身的成长上,才能专注于复习。”

西安市华山中学副校长黎建军介绍,每年“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期间,学校都会为初三、高三学生组织主题减压活动。在初中每周开设心理健康课,针对高中学生,通过团体辅导与微讲座的形式疏导他们的情绪。平时,该校教师也会通过行为观察并联合家长及时识别心理高压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和适时干预,持续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

引导家长科学陪伴

“备考阶段,学生最需要听到的也许不是‘你考多少分’,而是‘我在你身边’。”5月13日,在延长县高级中学的一场家长会上,该校心理副校长尚剑虹的话语温暖而真诚。

随着中高考临近,学生面临学业和心理压力,不少家长在高度关注成绩的同时,难免产生焦虑情绪,并在无意间将焦虑传递给孩子。

为帮助家长与学生共同应对备考阶段的心理挑战,在每月的家长会上,心理副校长会向家长发放《家庭减压清单》,讲解减压陪伴的方法。

“我们希望家长将控制者的角色转换为陪伴者。”尚剑虹说。

她告诉家长,陪伴孩子备考,最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做什么。家长首先要意识到,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可能会无形中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其次,要分清成绩与价值的区别,别将“只有考得好才值得被爱”的信号传递给孩子;最后,多用陪伴替代唠叨,和孩子一起散步、听音乐比反复叮嘱“加油”更能减压。家长的耐心陪伴与聆听是孩子最强大的情绪支撑,胜过一切语言。

“我们坚持每月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掌握科学陪伴的方法。这比在微信群推送信息更有温度、更有效率。”延长县高级中学副校长马可欣说,学校还通过主题班会、心灵对话、减压运动等活动,为学生打造更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师生协同应对挑战

5月14日,渭南市渭南中学为高三教师开展了心理沙盘活动。

活动中,许多教师坦言,带毕业班不仅考验智力和耐力,还考验教师心理韧性。

学校近期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心理筛查。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张文红表示,许多教师希望能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困难,顺利通过考试。这使得他们的教学任务和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

除了学业挑战,一些学生的不良情绪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初三和高三年级的学生在备考期间,容易出现焦虑、失眠、情绪低落等问题。作为学生最直接的陪伴者,教师除了承担教学工作,还需要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张文红说:“如果学生出现突发性心理状况,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妥善应对,及时联系家长、报告学校,必要时还要与社区和医疗机构联动。”此类事件对教师的心理素养和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学校配备的专业心理教师全程为一线教师提供及时的专业指导与情绪疏导,并引导教师调整心态、因材施教、聚焦重点、减轻压力,师生协同应对挑战。

渭南市临渭区朝阳路学校的心理副校长潘文珍为初三代课教师提出了“心理分层”策略,根据学生现有成绩和状态分层施教。

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会长周苏鹏表示,在中高考前的关键时期,陕西各地学校正在利用“学生+教师+家庭”三方协同的心理支持体系,进一步推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在共青团陕西省委指导下,教育部门与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共同发力,通过多种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增强信心、稳定心态,培训教师学习如何调节情绪,指导家长科学陪伴,共同迎接挑战。(记者 杜玮文/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