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多地明晨迎霜冻黄色预警,大豆刚露头的嫩芽最怕这股寒气。今年春播期气温像坐过山车,前天穿短袖昨天裹棉袄,庄稼人心里直打鼓。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可眼下节气过了霜却没断,刚播下的种子遭老罪了。
黑龙江老李蹲在地头直叹气,去年霜冻让他家大豆缺苗三成,今年说啥得防住。
传统护苗有土办法,老一辈人常说“烟熏防霜赛棉袄”,夜里地头堆草熏烟能增温。但现在得讲究科学,农技站早说了,霜冻前浇次透水,地温能升2℃,嫩芽抗冻力更强。
塑料布和秸秆都是好帮手,大豆苗小可别嫌麻烦,傍晚盖严清晨掀,别捂坏了苗。
南方稻区也别松劲,接连三天春雨要下透,田里排水沟得提前挖,别让秧苗泡了汤。有人觉得年年防霜冻费钱费力,可万一碰上了减产,后悔药没处买去。我个人看,咱庄稼人靠天吃饭,可不能等着天老爷施舍,手里有招心里才稳当。
吉林去年有个村子,一半人用了防冻剂一半人没敢试,最后差了两成苗情。现在市面上防冻剂种类多,到底哪种适合大豆?得问问镇上农技站的老张。
地膜覆盖别舍不得,虽说前期多花点功夫,等苗子挺过这茬,后期长势能追回来。玉米田块更得注意,刚出苗的叶子嫩生生的,夜里降温前喷点磷酸二氢钾,壮苗又抗寒。村里王大爷去年没听劝,觉得自己种了三十年地不用学新招,结果霜冻一来损失不小。
今年他早早把熏烟的柴草备好了,还跟着短视频学喷叶面肥,逢人就说活到老学到老。天气预报说下周气温能回升,但这几天的关键期熬不过去,丰收就悬了。
不同地块情况不一样,岗地通风好霜冻轻,洼地潮气重更得重点防护,可别一刀切。家里有大棚的农户,这时候要检查薄膜有没有破洞,夜里加盖草帘,别让热气跑了。
种子储备也得跟上,万一真冻坏了苗,及时补种还能赶上农时,别耽误了整年收成。
都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现在多流点汗,秋天就能多收点粮。到底怎么判断霜冻啥时候到?
看天气预报不如自己观察,夜里起雾就得绷紧弦。护苗这事没捷径,土办法科学法都得用,只要用心了,庄稼自然不会亏待咱。现在赶紧去地里转一圈,看看苗子啥状态,该盖的盖该浇的浇,别等冻坏了才着急。
拿不准主意的,赶紧给村农技员打电话,他们天天盯着天气和苗情,比咱有经验。这茬霜冻挺过去,后面就是稳当当的生长期,庄稼人盼的就是个风调雨顺,先把眼前关过了。庄稼人过日子,就得眼里盯着天,手里握着招,心里装着盘算,啥时候都不能松劲。
最后记住喽,防霜冻就三招:浇水增温、覆盖保温、喷肥壮苗,赶紧动起来别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