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华北玉米播种正热乎,气象站突然拉响倒春寒预警。



老张盯着刚播完的三亩地直皱眉,夜里气温要跌到零度以下。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可今年春天偏要跟庄稼人较劲。村东头李大爷开始翻囤里的旧地膜,说当年霜灾全靠这层膜保命。农技站的小吴骑着摩托挨家转,车斗里塞满了防寒资料。



“土办法里草木灰最常用,撒在苗根能挡三分寒。”可小吴说现在更提倡“膜下滴灌+秸秆覆盖”,保温保湿双保险。东北那边更得留神,大豆刚出苗最怕晚霜打顶心。

南方早稻产区也别松劲,连续阴雨要防烂种烂秧。记得前年河北那场倒春寒,没提前防护的地块减产两成多。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看云识天不如手机查预报准当。



但老一辈传下的“夜观星象防霜冻”,多少还有些参考用。我个人觉得,土办法结合新技术,防灾才更有把握。

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清沟渠,别让冷空气囤在地里散不去。家里有大棚的农户,这两天要把压膜绳再紧一紧。



农资店这几天地膜卖得快,去晚了怕要缺货。到底先盖膜还是先施肥?不同土质做法不一样,得问清楚。

村里王大哥去年试过提前喷施防冻剂,苗子确实抗住了低温。可也有人说那东西费钱,不如多用些有机肥壮苗来得实在。这就好比穿衣吃饭,适合自家地的法子才是好法子。



要是拿不准主意,赶紧给乡镇农技站打电话,他们免费上门指导。

别忘了看看家里的柴油抽水机,万一降温后要浇水解冻。农时不等人,现在多跑几趟地头,秋天少叹几口气。这场倒春寒到底持续多久?



气象APP上说法不一,得天天盯着。但有一条准没错:早准备的庄稼人,从来不怕老天爷使绊子。最后记住三件事:查苗情、备物资、信科学,防灾就这三板斧。

土地不会亏待人,你对它上心,它才给你打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