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9日讯五月的欧洲和东南亚,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和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正洋溢着多彩的青春气息,在与重庆大学的跨时空融汇中,激荡开放与科技交融的澎湃浪潮。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步入第二个“金色十年”。地处西南内陆腹地的重庆大学,将“开放创新”精神融入发展基因,努力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表现重大担当、作出重大贡献。

5月19日上午,2025“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重庆大学,实地打探这所“双一流”高校牵手欧亚大陆,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见证“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的时代交响。

3个大洲+11个国家+15所高校

成立“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

推动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在共建国家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力量。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重庆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智力密集、学科交叉、资源聚合的综合优势,勇当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排头兵。”重庆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成立。

为此,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2023年11月,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成立大会举行。

据了解,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促进全球大学间的信息、知识与资源共享,汇聚更广泛的全球顶尖大学科技资源,服务“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与合作需求。

联盟由重庆大学发起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包括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埃塞俄比亚安博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蒙古科技大学、文莱大学、黑山下戈理察大学、摩洛哥穆罕默德一世大学、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等12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

2024年10月8日,西北工业大学、缅甸仰光大学、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也正式加入联盟,一个跨越3大洲+11个国家+15所高校的联盟,正成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十年的重要科技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的成立,不仅是10年来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果的重要体现,更是对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重要共识与倡议的生动实践。

2025年6月,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在四川成都举行。届时,“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也将继续谋划各高校间科技创新合作,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推动大学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

多点发力彰显“硬实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双轮驱动跑出“加速度”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重庆大学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目前已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现拥有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各类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近20个,为“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加坡,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杨波教授团队联合新加坡理工大学(SIT)等单位,针对工业及商业建筑的碳排放,开发出高性能预制钢筋混凝土复合梁(HPCB)系统,可减少碳排放量25%以上,节约总成本10%以上。


越南Ca Mau(金瓯)海上风电场。

在埃及,重庆大学作为项目牵头的联合科研成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智能化评估与优化平台”为实现中埃两国乃至全球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共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在越南,从海上风电集群到陆地轻轨纵线,都有重庆大学科研成果的种子。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团队自主开发研制的软基加固专利技术——PCC桩技术,通过国际技术授权应用于轻轨项目前期建设。重庆大学王宇航教授团队提出海上风电机组高承台桩基础结构精细化高效设计方法,应用于越南金瓯海上风电场(共40余台机组)。

在沙特,重庆大学跨尺度多孔材料研究中心在张大梁和刘玲梅两位教授的科研团队带领下,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展开密切科研合作,专注于开发新型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运用这一技术解析复杂多孔材料的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

在乌兹别克斯坦,重庆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住建部、塔什干建筑大学共建“中乌城市科学联合实验室”,谢辉教授团队聚焦智慧城市、绿色建筑与韧性城市关键技术开展合作研究,实验室获乌内阁专项经费支持,作为国内科研机构首次参与乌总统令(PQ161号)执行,联合培养35名乌青年科学家。

在泰国,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廖强教授团队牵头与泰国相关高校合作,共同开展太阳能水热水解及生化转化耦合制取微藻生物燃料系统集成的研究,实现太阳能驱动的藻基清洁生物燃料的生产。

以系统思维推进科技创新

为“一带一路”新十年贡献大学科技合作新方案

近年来,重庆大学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国家大局,在国际交流舞台中积极作为,讲好重大故事。


重庆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仅仅是2024年,重庆大学校级层面开展近40项合作洽谈,对接牛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推动重庆大学与24个国家与地区的80所高校或机构签署100份合作协议,合作伙伴中约26%为世界前百强高校。组织美国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师生来渝,与重庆大学师生交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二个十年更加强调“科技”与“高质量”,重庆大学正以“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为抓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有效促进技术要素跨国家、跨区域流通。

如今,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进入新的十年,重庆大学紧跟国家战略需求,锚定关键发展领域,联合校内外研究力量,推动合作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下一步,学校将围绕“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重点工作,瞄准大数据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城市与社区,产业 创新与基础设施,水/清洁水与卫生,可持续农业与智慧农业,气候变化与地球健康,经济适用、可再生与绿色能源,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教育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深化科技交流切实增强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国家贡献度、区域引领力,推动全球南方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中国与共建国家间的技术合作。

闪电新闻记者刘萌 重庆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