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专业且智慧的教师,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 张飞 安徽省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

近日,浙江瑞安一名小学教师林某某被举报殴打10岁小学生,并将学生抱到三楼窗口威胁要将其扔下去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经当地调查,教师林某某在上数学拓展课时,学生陈某某用水枪朝教师脸上喷水,林某某对该学生实施了不当惩戒。最终当地教育局对该教师作出记过处分,公安部门经立案调查,对该教师作出行政拘留处理。

国家虽然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但是很多老师在对违纪学生进行惩戒时,仍然难免被一时的情绪冲昏了头脑,说出一些过激的话,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从而出现了惩戒不当的行为。

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只有惩戒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如何正确地理解“教育惩戒”,科学合理地使用“教育惩戒”,做一个专业且智慧的教师,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01

学生违纪时

教师要学会合理惩戒

相信每一个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公然违纪的学生,有的是性格使然,有的是品质问题,有的则是受到社会或家庭的不良影响。

面对这些违纪的学生,特别是在课堂上公然向我们挑衅的学生,我们要学会合理地使用惩戒,千万不能一时冲动,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来逼学生认错,更不能采取过激或极端的行为来发泄心中的怒火。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里对于教师的惩戒行为规定的很清楚: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体罚和变相体罚则是以教师个人情绪和好恶为主导,惩罚的目的大于教育的目的,超过了惩戒的合理限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一定伤害。

作为一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认真熟读教育惩戒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惩戒”和“体罚”及“变相体罚”的区别,要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而不是凭着个人好恶和情绪对学生进行惩罚,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好心办错事”的现象。

除此之外,作为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一定要区分好学生犯错或违纪的性质,到底适不适合使用教育惩戒。惩戒是一把利刃,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用,用的时候也要谨慎使用。

惩戒是教育的方法,不是教育的目的。惩戒是为了和学生站在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学生。惩戒是为了引导学生走向人生的正轨,而不是为了居高临下地审判学生,让学生坠入失败的深渊。明白了这几点,或许我们就能知道到底该如何合理使用惩戒。

02

师生冲突时

教师要学会巧妙化解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挑衅老师时,当学生跳着脚辱骂老师时,当学生肆无忌惮地攻击老师时,相信绝大部分教师的第一反应都是:我这个老师哪怕不当了,今天也要教训你一下。

其实冷静下来,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做出这些行为,无非是想激怒我们。如果我们发火、生气、咆哮,其实正中这些违纪学生的下怀。而一旦我们采取过激的方式和学生对抗时,只会使冲突不断升级,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因此,师生之间发生了冲突,比实施教育惩戒更重要的是学会用自己的冷静、理性和智慧巧妙化解这场冲突。比如新闻中的这件事,学生拿冲水枪对着老师脸上冲水,这件事可大可小,真正成熟的老师肯定不会当场发火,更不会做出新闻中这种过激的行为。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首先我要平复自己生气的情绪,等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来处理。然后我会问清楚这个学生为什么要拿水枪喷老师,是故意挑衅还是无心之失。

最后我会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对待这个学生,如果学生是无心之失,纯粹是想跟老师开玩笑,那就不要和他计较。如果学生是故意挑衅,那就对学生实施合理的教育惩戒,但是也绝不能一惩了之,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次惩戒是为了他未来更好的成长与进步。

美国儿童学家海姆吉诺特说:“作为一名老师,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所以,在遇到师生冲突时,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性和智慧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被情绪冲昏了头脑,犯下一些难以挽回的错误。

面对学生的一般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面对学生的挑衅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做一名心平气和的老师,不要轻易被学生激怒。面对学生的冥顽不灵时,我们在合理惩戒的同时也要反思自我,也许我们不能拯救每一个学生,但是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

03

好的关系

才是好的教育

云南丑小鸭中学詹大年校长有句名言:“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很多老师其实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些老师的头脑里还是把自己当成教室里的“权威者”和“专制者”,认为学生必须要听我的,必须要服从我的命令,听从我的指挥,接受我的控制,以至于师生见面像“猫见耗子”,师生关系要么水火不容,要么剑拔弩张。

如果我们的头脑里在看待师生关系时还是这种错误的教育认知,那么“师生冲突”必然会频繁发生。师生平等不应该只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应该内化为我们所有老师的真实行动。当我们和学生真正构建起一种基于尊重、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时,很多冲突或危机其实可以避免。

詹大年校长遇到过这样一个女生,女孩15岁了,应该读初二,但是跟她小男朋友整天出双入对,一起泡网吧,一起玩手机,一起逃学。单亲妈妈怕这个女孩惹麻烦,便把她强行送进了詹大年所在的丑小鸭中学。

女孩入学第三天,亲手交给詹大年一封信,满满一张纸全是骂詹大年的话。詹大年看完这封信,对站在一旁的女孩说:“你的信我读完了,你先去吧。”

大概一个月后,女孩找到詹大年说:“校长,我错了。我想收回那封信。”詹大年说:“其实你没有错。你刚刚来学校那阵子,生活环境完全改变,确实很烦,有情绪,你想发泄。我还要感谢你呢,你肯定是经过了解以后才给我写信的,你知道校长是个好人,骂校长不会有事,你信任我。要不,你势单力薄,也敢骂?你不怕我惩罚你?当时,是我把你‘关’在了学校,骂我也没有错,不骂我骂谁也不解恨呀。你只是写了一封信骂骂我,情绪发泄了,你心里就爽了,就没事了。你用最小的代价解决了最大的问题。好聪明!现在,你很好,我也很好呀。”

女孩说:“那封信你还给我吧。”我说:“不还,肯定不还。我要留着,以后给你儿子看。再说,你写信的时候没有说只是借给我读的。哈哈......””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詹大年从女孩“恶毒”语言背后看到的是一颗极度痛苦的心,而那位老师从学生“恶作剧”的背后看到的却是无端的挑衅。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群身心还未发育成熟的学生,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识别自己的情绪而作出错误的表达或举动,而我们作为成熟和理性的成年人要学会包容他们的错误。我们要看到问题背后的原因,而不能只盯着眼前的问题就对学生妄下定论。

教育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有极高的修养、长久的修炼才能掌握。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要指望“一次教育”就能完美解决所有的问题。

学生不断地犯错,教师不断地纠正。犯错,纠正,犯错,纠正……这就是教育最本真的常态。当我们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因为学生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和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一名专业且智慧的好老师。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