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发展至今,无需多言,然而行业阵痛后,一些新型业态正在兴起。

比如托管、入户陪伴,自习室。

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智能、陪伴。

如果非要用一个流行词来形容,那就是新质。

本文来探讨下这几种业态。



一、托管:明日黄花还是?

先来说托管,托管在我上一篇文中有个总结,托管+作业+AI智能学习+老师陪伴督学,这个模型,组成了新质托管的概念,也让曾经均价七八百的托管行业成功晋级到一两千,甚至超过2000每月的高端行列。

好一点的托管机构利润率可以做到单店百万。

高端托管的概念去年暑假我就在平台推送过,引发大量关注;年底业内又召开了一场托管行业的峰会,2000人很快爆满,在大环境不景气的当下,有一个行当如火如荼,可见托管业态之火爆。

也有群友认为托管是明日黄花,很快会随着小学生人口减少而走向没落,但是,不可否认,5-10年内,托管的刚需性以及家长越来越懒于接送伺候下一代,这个业态还将持续。

甚至会衍生出很多私塾性质的全日制托管类型出来。从原有的只管学习或吃喝,到现在“吃喝玩乐学”全部一站式搞定。

我在一些超大规模的教培机构已经看到,全日制学生人数是在增长的,个性化小班制也在增多。

小学周边的商业街,几十家托管机构牌子次序排开,也在无声中向我们诉说什么。



二、入户陪伴是伪概念还是真刚需?

再来看入户陪伴,托管解决了家长接送难题,入户陪伴则直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家长压根不用跑,孩子也不用跑,老师直接到家里来。

陪伴、督学、带娃,可以做作业、可以做练习、可以做锻炼,画画、体培、编程,需要什么陪什么,加钟(钱)即可,比家政颗粒度更小,按照小时计费,均价50-80之间,便宜吧,也就是请个大学生家教的费用,一天陪够8小时,也就600块钱,不够学科上两节课的。

很多人看不上这点费用,但是不知道的事,这个陪伴业务其实是低价引流的小品,最终赚的是个性化定制,你可以通过入户陪伴这件事,完美深入家庭内部,洞察家庭教育消费诉求,在研学、升学、择校、留学等等各个环节掘金。

根据一线反馈,深圳家庭在陪伴师(高端家政)的消费方面,每小时可以达到400-800,如果陪伴一天最高可以达到1600元,一个月四天就五六千,年消费五六万是基础,这个消耗还没有涵盖假期,如果加进去绝对10万+。

不比传统教培消费低,这是一个低价高频的消费品。

而且,续费率几乎百分百,我问为什么?从人性的角度,当家长习惯了陪伴师一键上门解决孩子疑难杂症,就很难摆脱再亲自下场,孩子也可能不再喜欢父母的唠叨,更依赖专业陪伴师的鼓励。

看看现在有多少一键上门的服务,外卖、家政、按摩、送药,入户亲子陪伴这个赛道正在兴起,一二线往下传导。



三、7万+AI自习室蒙眼狂奔

有不少观点评价自习室,说都是韭菜,全部要倒。我部分认同,为什么?因为不懂运营的自习室,没有流量来源,没有续费,到最后肯定关门大吉,成了加盟品牌的炮灰。

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品牌正在建立护城河,全国范围内建立分公司运营中心,服务好每一个片区,每一个门店。

如果7万家自习室各自发展,终究是一盘散沙,但是如果7万家自习室最终跑出10家8家强势品牌,形成标准化管理,人才匹配,做好流量和交付,真可能诞生出百亿规模的企业来。

只是玩家太多,鱼龙混杂,而且不同流派,自成体系,仅英语就百家不止,大家做好甄别,不要轻易入局。

能最后存活下来,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以上,就是对几个赛道的简单分析,一家之言,肯定有不妥之处,大家多指正。

尤其教培人,坚守优势固然重要,看看其他业态也很有价值,因为,大家的生源是相通的,很多人都在纳闷为什么今年招生难了,续费慢了,搞不懂为什么,可能学生在其他地方已经被截留了。

平台的教培机构、个体老师居多,托管、入户陪伴、自习室应该是距离教培最近的三个赛道,多看多观察吧。

最后,教培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前天去看了省教博会,校内的数字化进展程度很快,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数字体育、教育元宇宙、学生心理干预等等。



群里有实力的教培机构已经开始考虑采购各种一体机、作业批改机、阅卷机等等,提高竞争力。

也欢迎大家有好的产品多推荐,想进群交流可以后台私我

作者简介:八月哥,教培江湖主笔,写过80w+爆文,跑过3个马拉松,不抽烟、女儿奴,感谢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