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买房的时候都会刻意避开一些谐音不好的楼层,比如4楼、14楼、18楼等,但是这些楼层真的很冤枉,明明没什么硬伤,却因为谐音问题被人嫌弃。
我一直都是一个观点,这些楼层在有优惠的情况下可以放心大胆买,每个人对楼层的谐音解释都可以不一样,不必人云亦云,4楼可以是四季平安。真正不能买的是下面这3种楼层!不好住也不好卖,懂行的人都避之不及!
换了三次房,结合之前粉丝的反馈,我总结出了3种有“硬伤”的楼层,不好住也不好卖,普通人容易成为接盘者,特别是首套房业主,没人提醒太容易因为信息差吃亏了!
.01一楼
普通的一楼一边价格都会比普通楼层低10%-20%,二带院子的一楼价格可能跟普通楼层持平,甚至高于普通的楼层。
无论是哪种一楼,居住体验都很差。
1.院子的产权问题
一般高层小区一楼所谓的院子,通常是小区绿化的一部分,个人使用受到限制,如果在院子里做点布置,容易被邻居投诉。但是一些洋房的院子是有产权的。
2.隐私问题
一楼的隐私可以说基本全无,走过路过都能往家里看两眼,晚上可以拉窗帘,但是白天拉窗帘家里就黑漆漆一片了。
网友@momo:别小看隐私问题,这是一楼最无解的问题。我刚住一楼那会,有一次独自一人在家看电影,不知什么时候窗外就来了一群小孩跟我一起看,自从那次以后,我只要在客厅都会拉上窗帘……
3.蚊虫问题
这也是一楼很无解的问题,由于离小区的绿化带最近,夏天的蚊虫特别多,特别是南方的朋友应该有体会到这一点,各种杀虫药都用上了,还是解决不了蚊虫问题……
4.高空抛物
无论楼上邻居素质高低,无论邻居是有意无意,一楼都是高空抛物最大的受害者,不管有没有院子,一楼窗外总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偶尔有一些垃圾还好,但是有些大件的物品真的就防不胜防了。特别是高层和超高层,被高空抛物的概率更高。
网友@客家小风:我家一楼带院子,每天都要去院子里晒衣服,有一次一个花盆就从我前面擦过,重重的砸在地上,但凡我多走10厘米就直接开瓢了,自从那次之后每次去院子都提心吊胆,加装了防护网和雨棚,又被楼上邻居举报拆掉了,只留下防护网,现在没事基本不回去院子了……
.02底商低层
底商就是楼下有商铺的房子,这种有底商的低层一定要慎重考虑,看似楼下有商铺生活更加便利了,但是带的来的烦恼远大于便利,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都带来很差的影响。
1.噪音污染
商铺每天人来人往,有商铺楼栋基本也位于马路旁,双重BUFF叠加噪音真的是络绎不绝,买这种房子要么能本身对噪音不敏感无所谓,不然装修的时候要多花很多钱去做隔音,不然居住体验很差,特别是沿街的卧室,睡眠不好的可能会崩溃。
2.安全隐患
如果商铺是做餐饮的,在用电用气方面多多少少会有点安全隐患,这几年来餐饮店没少因为用电用气发生爆炸、火灾。如果楼一下是餐饮店,油烟较多,味道还可能影响到低层住户,家里到处都是油烟味,楼下餐馆做什么菜你在客厅闻一下就知道了……
.03设备层上下
个人觉得这才是最坑的楼层!之前有以为网友还质疑为什么自己没见过设备层?设备层不会写在电梯按钮上,但是要维持整栋楼的用电、用水、电梯运作等需求,都会有设备层!设备层一般在这三个位置:
1.地下室
设置在地下室对整栋楼的居民影响是最小的,但是一楼例外。
2.中间层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按照规定会设置避难层,避难层通常会也会兼做设备层使用。一些高层建筑也会把设备层设置在中间层。
3.顶楼
部分设备会设置在顶层,比如电梯机房、水泵、二次供水水池常见于顶楼。
设备层上下层的缺点显而易见,设备24小时运行,噪音不断,容易影响生活体验,特别是晚上的睡眠质量可能大打折扣,即使装修的时候做了隔音,设备运行产生的震动也无法彻底解决。
总结
很多人说按我这种说法,那些有“硬伤”的楼层是不是都卖不出去,显然不是这样,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价格。普通人买房不要因为信息差选择了这些房子,入住以后才后知后觉,应该先了解清楚缺点,自己能接受再购买才是。
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这些楼层懂行的机会不会选择,见过的都是买之前不了解,买之后才后知后觉成为“懂行者”,发现问题都想转手,到时候就只能等新的新手来接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