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房哥」本地购房服务平台,深耕十年,接地气,说人话!

小助手微信:fangsanmei2020,买房,装修咨询,投稿联系。

问大家一个问题:西安现在“以价换量” 卖房,到底是二手房降的猛,还是新房降的猛?


毫无问题,就是新房,相比二手房东,找一套成交价,磨磨蹭蹭,拉拉扯扯的状况,开发商显然想的更明白,渠道优惠,特价房,工抵房满天飞,满城尽是99折。

大门,会所,外立面的比拼还不够,折扣给足才是杀招!

全城99折

因此,也就有了早买晚享受,晚买有折扣的群众共识,我很理解,也感同身受,因为压根没人知道,开发商还会额外给什么折扣?

没人想站在山顶,但总有人想找到谷底,于是关于价格的博弈和盲猜就开始了,满城的99折序幕也就此展开。


(数据来源:镐京楼观)

整理近期全城主流新房的优惠情况看,清一色99折,区别只在于力度的大小,唯一不打折的是港务的陆港云启,慢慢卖,就是佛系,折扣最猛的,已经是18个99折,几乎相当于八折卖房。

但这到底是不是新房的最低优惠,折扣,对不起,不知道,价格指导放开以后,你去买,中介带你去买,找开发商熟人去买,开发自己买,工抵房,特价房,团购房,都是什么价,已经没几个人能说清楚了。

要选房,先问房,要卖房,先聊房,市场泥沙俱下,和房哥聊聊,补全信息差。

(付费咨询,一对一通道)

这是2024年,西安取消限购和价格指导,房价由开发企业根据市场自主定价后的结果。

大家呼吁的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自由买卖,自由定价,看似自由了,但催生了更多的不透明,尤其是房价。


从这个角度,还是挺怀念那个限价,严格指导价的时代,一个小区,一套房子,卖多钱,清清楚楚,非常透明,就像超市买菜一样。

而今,虽然顶着去看房就有折扣,但谁也不能保证不会背刺,不会折扣之外还有折扣。

这种心理对房价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不少人有买房需求,但始终在观望状态,就怕买贵,就怕背刺,就怕被邻居嘲讽。

止跌回稳

说白了,还是没有实现真正的止跌回稳,大家对西安房价,尤其是自己手里的房子,还抱着下跌的预期。

这种预期之下,体现在新房就是全城99折,体现在二手房,就是看房先砍一刀,这是多数普通房子的当下现状。


有外地朋友说,不对呀,你们西安明明四月红盘不断,你看港务区的招商西安玺,开盘了三次,售罄了三次,400万的门槛下,掩盖不住的买房热情。

曲江的金茂府,璞逸东方开盘,超500万的门槛,卖的也相当火热,选房现场人凑窜动,大有重回2021的抢房势头。

但一个西安玺,一个金茂府能代表西安的普遍行情吗?显然不能,SKP里排队的是少数,康复路里买一送一的才是多数。

个位数的红盘下,是双位数的降价新房,由于缺品牌价值,缺地段卖点,缺配套优势,成不了红盘,也没有名气,更讲不好故事,只有降价一条出路。


于是,也就有了西安无论新房,二手,无论城北,城南,满城16000+的场景,这都是降价降出来的性价比。

新房,遍地16000+

过往的曲江,高新,航天,雁塔,未央,港务,经开等是有明确房价梯队的,如今折扣下,都有16000+供应,虽然产品老一点,或者小开发商,但总归门槛确实低了。

次新房,破发不是个例

曲江二期,16000+门槛牢固,航天城,15000+也有机会,西沣路,17000+,五年房龄的各种二手房眼花缭乱,都说自己最有性价比。


包括热门的软件新城,交房即破发,手握20000+预算,天谷雅舍能看,西派国樾可谈,苏宁云著有房,云水天境也能再砍,很多是刚交付,次新房,业主可是一天不住,住都是体验,不住都是成本,想卖就是降价。

二手房,一降再降没人问

而更的房子,诸如曾经的御锦城,高科麓湾,浐灞半岛,万科金色悦城,二手房一降再降。

新房99折尚可一站,次新房八折卖还有人问,而更老的小区,则完全失声,且不说四代住前景如此,甚至很多房子都比不上三代宅,连名字都叫不上的。

都不是降价的问题,而是降价后没有人问,没有人看,怎么办的问题,这类小区经历着无效降价。


很多人总说西安这个城市房价很稳,相比全国普跌,西安甚至有逆势上扬的,但时间越久后发现在,只是西北人面吃多了,反应慢一步而已。

回归自住不是简单的四个字,而是经历房价狂飙,全民摇号后,买房心态的回归,西安人吃多了买了就涨的细糠多年,如今买了就降的粗糠,不少人还未适应。

从这点看,不住不买四个字的含金量还在提高。

不住不买

回归自住,再谈买房,再看房价,再看折扣本身,或许思路会清晰很多,如同摇号时代,选不到最佳时机一样,折扣时代,同样没有最佳时机。


(四月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监测)

西安在价格指导前的时期,新房同样是自由定价,特价房, 团购房,工抵房,总经理特批,这些玩法早已成熟,一定有买的贵,买的便宜的,只不过后来房价普涨后,大家都赚到钱,压盖了价格差异。

但如今不同,普跌是当下共识,谁买更贵,谁更便宜,对心态的冲击,甚至大于房价本身。


再无可能出调整政策,严控指导价,这算开历史倒车,也无可能再迎百万人口,房价不降反涨,这也违反市场规律。

对普通人而言,除了回归自住,正视涨跌的心态,需要长期调整外,一些对市场降价风向的判断直觉也是要有的,即便买贵了,买早了,也能做到透明消费。

看区域,缺房,缺地还是缺人

港务区的秦汉大道北,高新三期的CID,软件新城,都算当下新房供大于求的区域,房源总量不少,但去化率很一般。


(高新CID在售新房去化率统计)

对开发商而言,降价卖是趋势,毕竟时间,资金成本极大,半年卖完和两年卖完,是完全不同的收益,求快的情况下,特价房,工抵房的出现不可避免,各种企业员工团购的活动,也就习以为常。

看产品,三代,四代还是N代

虽然四代和三代住宅的争议至今存在,但在新房市场,以好房子为标准的四代销量是强于三代的,不仅是露台面积,而是会所,户型,车库,大堂的全面升级。

虽然没交房,但已经落后的案例就在眼前,买房人嘴上说着三代好,转身掏钱去了隔壁,留下风中凌乱的开发商,或许降价卖,性价比也是机会。

保不齐那天又出五代,六代,N代住宅了,潮流总是追赶不上的。

看开发商,热销,滞销还是平销

下行周期,热销的只有极少数的六边形战士,多数新房还得折扣里拼刺刀,渠道里找贝壳。

大家都是四代宅,户型都好,大门,会所,外立面都修的漂亮,老板都很有情怀,都要深耕西安。

出发点都很好,但卖的好不好,卖不动会不会降价,都是未知,似乎这个问题,也没有人敢打包票。

没有决定的不降价,只有相对的折扣房,换个名字叫工抵,也叫团购,也叫特价,他们都有一个名字,变相降价卖房。


当下, 为了照顾市场情绪,为了照顾老业主心情,为了 不落背刺口实,还有各种包装,但总有一天,装也不装了,就是降价卖,你来就行。

对于买房人,这也是购房之路成长的一步,当房子回归消费品,回归商品属性,回归市场定价的现在么,想想你用过的手机,换过的新能源车,再到买到的房子,体验为王,还是涨价为王,答案不言而喻。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那个涨了才买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025年,当我们还在为谁有更多99折唏嘘时,殊不知这就是往后的日常。

还记得小时候流行的九元店吗,永远是最后一天,清仓处理,但最后一天却是每一天,原来,这只是套路的一种。

【楼盘点评】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修报告】

● 户型解析: | | | | | | | | |

● 实景/设计案例: | | | | | 悦 | | | |

声明: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晴明

房哥1对1咨询通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