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李白国际学校执行校长王道明、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常务校长阿拉伊别克·沙姆希耶夫、安徽怀远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杨斌在李白国际学校(中国区)办事处签署了“3+3联合培养”项目备忘录。

本次合作以“3+3联合培养”“丝绸之路青年科学家工作室”等创新机制为核心,旨在为中亚-中国区域经济带输送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三方院校基于促进跨文化学术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共同愿望,经友好协商签署了一份意义深远的教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三方院校在职业教育贯通、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迈出里程碑式步伐。



合作亮点:贯通职教与高教壁垒

“3+3”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实施对象为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专业为金融学、法律、翻译学(俄语方向)、计算机软件与自动化系统,学制为三年。加入该项目的学生将在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注册高中学籍,在中国国内经过三年课程学习,获得由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颁发的相关专业College毕业证书,之后直接就读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相应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再经三年学习,可获得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

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三方联合发起成立“丝绸之路青年科学家工作室”,推动跨境电商、能源科技等领域的校企联合研发。

资源互惠:搭建数字教育共同体

课程共享: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上线《吉尔吉斯斯坦研究》数字课程,李白国际学校提供国际教材库,安徽怀远职业技术学校输出职业培训视频资源,形成覆盖语言文化、专业技术的一体化数字平台。

实习就业联动:李白国际学校与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协调,为安徽怀远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提供在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央企、民企企业海外分支机构的实习机会,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实践平台。

机制保障:长效协作框架确立

为保障合作的顺利实施,三方成立联合协调委员会,每年举行线上及线下会议,监督合作和预算进展。同时,成立工作组来实施具体项目,确保各项合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结语:融入区域教育合作新格局

此次三方备忘录的签署,是落实首届中国—中亚教育部长会议通过的《乌鲁木齐宣言》和2025年中国-中亚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倡议的具体实践。

这两大会议明确提出:

机制化合作:建立教育部长对话机制与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数字化转型:共建数字教育资源库,探索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职业教育标准化;

人才贯通培养:推广“3+3”联合培养模式,支持中职-本科-硕士衔接路径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李白国际学校、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和安徽怀远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首次实现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企业实践”三方联动,其“语言文化夏令营+暑期学校+联合科研”的多元路径,正契合中国-中亚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提出的“教育赋能产业链升级”目标。正如吉尔吉斯斯坦教育与科学部副部长肯季尔巴耶娃曾在中国—中亚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中强调:“中亚需要更多像鲁班工坊、丝路工坊的实体化项目。”此次备忘录正是这一愿景的鲜活注脚。

图/文:邓小虎 编辑:星星 责编:岳峰 新疆我的家新媒体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