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集团就像是帝国身上一条食血的水蛭。
他们横卧在国家与人民中间,蚕食着他们的养分,还肆意壮大自我,结成一个个党羽,形成一个个门阀。
作者:李 老 白
首发:老白读书
《万历十五年》,育良书记亲情推荐!
01/
万历十五年,是公元1587年。
万历十五年有什么特别吗?
若从内部视角看,其实并没什么特别的,这一年皇帝登基才15年,此后他还将在位40年。
但若你放眼全球,会发现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整个世界都在积极拥抱新时代,唯有大明王朝还在固守旧时代。
总有人问,郑和下西洋的船那么厉害,如果中国早点开放,是不是就能赶上大航海时代呢?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告诉你,不能,这是系统性的困局。
而这个系统,叫做文官集团。
02/
在《万历十五年》中,作者黄仁宇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比喻成“热狗面包”:
下面的面包是成千上万的农民,是需要被管理的对象;
上面的面包是官僚集团,是管理者;
中间隔着一根热狗肠是三个基本的组织原则——尊卑、男女和老幼,其核心要义是道德。
古代中国以道德治天下已有几千年。
中国地广物博,要如何管理这么大一片地方呢?
答案是道德,而不是法律。
这么大一个国家,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指从周到汉那段时期),根本不可能制定出一套普适的法律法规。
就说今天,各地的制度细则还要“因地制宜”呢。
道德这东西虽然虚,但虚有虚的好处,那就是适配性强,一切有一个原则可循,至于具体解决办法,只要不违反原则就行。
很多管理不太细致的公司至今还在用这个模式,可见原则这东西的有效。
但当技术水平上来了,文官这一套道德管理的办法的弊端就出来了。
到万历年间,我们这个中央集权的中国,技术不能展开,财政无法核实,军备只能以效能最低的因素作标准,一切仿佛都被束缚在一张无形的大网之中。
03/
而且,在长期的行政实践中,文官集团其实早已成为中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
他们自诩为“道德”的典范,但又有自己的小九九。
明朝一代官员俸禄极低,根本无法养活幕僚,开展工作,所以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进贡就成为常态。
权力寻租,结党营私,贪污腐败,门阀操控,一切就变得自然而然,不可避免。
所以实际上,文官集团又反过来变成帝国中间的食利阶层,将百姓与君主隔开。
皇帝只是工具人,是吸引天命的幌子。
百官希望他遵照儒家经典和祖宗训导行事足矣,他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不需要有自己的感情,任何标新立异会引起满朝官员的反对。
所以最终,帝国就被困在这张无形的大网之中,被活活拖死。
04/
那么,中国的精英阶层有试图冲破这张大网过吗?
答案自然是有的,只是,他们都失败了。
两任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分别从正反两面试图挑战这张网,但都以失败告终;
万历皇帝本人在年轻时,也曾想要创下一番作为,却在百官的一次次阻拦中,创下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不上朝记录;
官员中海瑞以真道德律己,但却被掌控“道德”解释权的百官集体隔离;
武官代表戚继光,纵然能创下鸳鸯阵,打败倭寇,但无法改变军队装备、训练不思进取的现状;
思想界的李贽,试图从哲学层面挑战道德体系,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
05/
造成中华民族在近代落后的,是最初在道德与法律治世之间的选择。
可以说我们是成也道德,败也道德。
道德统治的路线导致了文官集团的崛起,而文官集团本身又成为帝国身上一条食血的水蛭。
他们横卧在国家与人民中间,蚕食着国家与人民的养分,还肆意壮大自我,结成一个个党羽,形成一个个门阀。
官僚与门阀是顽固的。
因为它的背后是人性,而人性的特点是永远不会改变。
时至今日,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依然是新时代里的两座“大山”。
全文完,欢迎 关注、点赞、在看 ,谢谢您!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考资料: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您可能还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