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詹詹 李水秀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新商悟
(本文约为900字)
“反向抹零”行为,永辉超市一重庆店刚刚遭遇舆论讨伐,重庆徐鼎盛又撞了上来。
5月14日,西南政法大学彭同学向媒体投稿称,自己是法学专业大四学生,5月9日在重庆徐鼎盛(回兴店)就餐后发现,消费金额207.8元,却被“反向抹零”收取208元,多收了0.2元。
他说,“商家在我付款时从未告知过多收0.2元的情况,钱不多,但移动支付时代商家具备精准扣款条件,‘反向抹零’不管是从民法上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我认为商家都涉嫌违法。”
涉事商家辩解称,“四舍五入”是因为系统无法收取“毛票”,且店铺此前是“正向抹零”(商家自愿承担零头损失,体现对消费者的优惠)。但他们发现部分价格低廉的菜品,如8.8元的蕨根粉常被顾客“薅羊毛”只付8元,出于利润考量才设定了这个新规则。
彭同学反驳称:“技术问题不应由消费者买单。我相信被商家多收钱的肯定不止我一个人。”他当天即向重庆市渝北区宝圣湖市场监管所投诉。
5月13日,市场监管部门认定商家违法,对其提出警告,要求整改。当天,徐鼎盛就退还小彭0.2元,并承诺后续将调整收银系统,实付实收。目前该店已调整为“实付实收”。
媒体曝光后,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消费公平的讨论。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类似事件其实早有发生。
刚刚过去不久的4月底,永辉超市重庆金源时代店就曾由于部分门店“反向抹零”而引发舆论声讨。永辉超市随后道歉,承诺全国门店现金支付分币“全舍不计”,并对受影响顾客按差额10倍补偿(参见《永辉超市:食安问题仍频发,“反向抹零”惹众怒》)。
2023年,厦门某餐饮店也曾因反向抹零0.5元,被罚4148元;由于电子秤精度设置问题,扬州一家糕点店共计多收顾客0.04元/次,被处以罚款2600元。
此类案例表明,商家若为蝇头小利牺牲诚信,终将付出品牌声誉的代价。
0.2元的反向抹零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公然挑战。法学学生的较真与市场监管的及时介入,为维护消费公平提供了范本。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小彭“0.2元维权”行为很具有社会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是微小的金额,也关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也有权获得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条件”。【《新商悟》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新商悟,我们将对企业家言行、商业动向和产品能力进行持续关注
转载新商悟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