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与前来咨询的市民沟通。 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19日讯 (深圳晚报记者 雷海燕) “您好,请问要办理什么业务?……哦,您讲客家话是吗?我也会客家话,我们慢慢讲。”近日,在福田区福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用流利的客家话与前来咨询的蓝女士沟通。

熟悉的乡音,消除了沟通中的“疙瘩”。蓝女士有些惊喜:“我平时讲客家话,普通话说得不好,工作人员主动跟我讲客家话,感觉好亲切。”

据了解,福田是深圳中心城区,语言文化多元。其中,福田街道毗邻口岸,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和外来人口占比较高。数据显示,辖区内现有常住港澳台居民近3万人,其中香港居民约28000人,以粤语为主要语言,也有不少居民习惯使用客家话、潮汕话等方言,在政务办事中存在语言障碍。

针对群众的多样化语言服务需求,福田街道在便民服务中心特别设立了“乡音服务窗口”,提供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等方言及英语服务,“乡音窗口”服务覆盖导引、填写、办理全过程,显著提高了办事效率。

“乡音服务窗口”设立后,很快就成为人气窗口,也成了福田政务服务人性化、精细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我们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语言无障碍’入手优化服务细节,把小事做实,把细节做精,让大家在这里不仅能办成事,更能感受到尊重与温度。”福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任翌表示。

“乡音服务窗口”的设立也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它不仅打破了语言沟通上的障碍,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表达,更体现出政务服务的人文关怀。”福田区群众文化学会会长李雷鸣表示,用群众熟悉的乡音提供政务服务,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是城市治理人性化的体现,也是政务服务精细化的真实写照。

这一贴心“小操作”在社交平台引发热烈反响。不少市民在“小红书”等平台分享自己在“乡音窗口”的办事体验视频,相关话题点赞、转发量短时间内就过万。

据悉,福田街道将进一步拓宽乡音服务覆盖面,结合智能化手段,持续创新政务服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