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砚屏,中国传统工艺品,属于屏风。


说起文房用具,有笔墨纸砚与笔洗、笔架、笔筒、墨床、镇纸、水盂、砚滴、印章、臂搁等器物,但很少有人知道有砚屏。

屏者,屏风也,乃敝障之物,砚之有屏,旨在挡风,蔽日,装饰。


传言砚屏始于苏东坡,黄庭坚二人,因日光或烛光投射墨汁之余光甚伤目,故制砚屏以挡之。宋朝人认为是苏东坡、黄庭坚发明了砚屏。

宋代文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说:“古无砚屏……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山谷,就是黄庭坚。砚屏不一定是他们发明的,但宋代一定就有了。


砚屏的形制与独扇式座屏相同,但形体较小,常置于几案上,是用作陈列、摆设的观赏性小型屏风,故江南又称台屏。

屏心常见的有大理石、嵌瓷片等。置于砚端以障风尘之屏,多以玉、石、漆木为之,与立于案头之小屏风类似。


砚屏是文房四宝衍生品。一开始强调功能性,当功能性不是很重要时,它的陈设性就出现了。此时,砚屏上的装饰开始增多,慢慢演化成桌屏。

桌屏后来就不搁在需要研墨的画桌或画案上了,而是直接搁在条案上,就是为了让人欣赏。


虽然现在砚屏已经失去作用消失了,但却依然有价值。

在古代社会,砚台是一件压轴的文具,不仅能研墨,甚至还是文人学子身份的象征,如果再配上一件砚屏,那毫无疑问就是雅士。


· 砚屏的作用:

一、遮挡阳光。根据史料记载,古代制作墨要练烟,点燃松枝或油脂,然后收集燃烧后形成的烟灰,比如后者油脂的烟灰就被称作油烟。用油烟制作的墨更加浓郁,深得古代文人的偏好,但是油烟墨有一个弊端,即用水稀释研磨出来的墨上,会漂浮一层明显的油脂,尤其是在阳光下特别明显。

如此一来,在阳光下书写时,墨上的油脂会反射阳光,很容易看花眼,于是砚屏就出现了,用来遮挡阳光,避免反射阳光晃眼。


二、防止风干。在上文中提到,古代是墨有松墨和油墨,但不过哪一种墨都是质地较硬的墨块,在使用的时候用砚滴在砚台上滴水,然后用墨块在水面上来回摩擦,直到形成可以书写的墨汁。此时,还没有大功告成,在书写的时候还需要隔一段时间就滴水研墨,否则墨汁就风干了,以至于无法书写,故此,古人就想到用屏风挡风的原理,就给砚台也加个屏风,以此来挡风避免墨汁被风干,但实际只能是减缓墨汁被风干的速度。


三、装饰桌面。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自然也不例外,因为砚屏大多都十分精美,颇具装饰效果,所以也吸引很多古代文人墨客争相使用。在国家博物馆中,就收藏了一些明清时期砚屏,如兰石图砚屏,携琴听桐图砚屏和明山石砚屏等等,不仅都是上等的石材,本身还雕刻了秀丽的纹饰,甚至还是历史典故和诗词等,都算得上是一件难得的宝贝。


现如今,练习书法使用的都是液体墨汁,很少有人再去滴水研墨,因此墨块用得就越来越少,故此,遮阳和挡风的作用自然也变得多此一举。

至于装饰作用,这就和个人的喜好有关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也有不同的装饰物件。


砚屏是时代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淘汰也很正常,虽然现在砚屏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了,但是在博物馆中却有了文物价值。


說明|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