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讲卷子,不过不是我讲,是AI(人工智能)老师讲。”5月16日9时,甘孜州甘孜县罗布林第一中学4楼一间AI精准智学室内,在高三复习答疑课开始前,来自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支教老师陈顺言卖起关子。
教室里摆放着11台学习机,AI老师指的就是它们。5月初,依托“组团式”帮扶、浙川东西部协作,浙江省台州市政协组织企业向学校捐赠了这些学习机。16日,学校正式开启第一堂AI课。
“随时问、查字词、指尖翻译是用得最多的功能。比如查字词,遇到文言文、古诗词等不懂的,可以自己查询。”陈顺言先介绍学习机功能,然后让大家对照试卷,请AI老师辅助讲解。
教室里响起“哗啦哗啦”翻动卷子的声音。
高三学生则玛巴姆折好试卷,将一道阅读题对准学习机摄像头。此题要求阅读作家孙犁所写的《家庭》一文,简要分析“荷花淀”派语言特点。则玛巴姆手指一点,学习机屏幕上很快出现该题的详细解析。
旁边的扎西措姆跟着AI老师学习如何写作议论文。屏幕上,线上授课老师把议论文框架概括为“点、正、反、联、结”。扎西措姆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记下知识要点:开头点题,正反两方面论述,联系实际,结尾扣题。
“在高原地区,技术教育水平与其他地方相比差距较大。AI教学的引入,为学习方式的公平化提供了支撑。”从浙江台州到罗布林第一中学挂职校长的徐立海介绍,学习机分析答题数据后,能自动生成学生薄弱知识点报告,实现“一人一案”精准教学。“不过目前学习机数量比较少,只能优先给准备高考的部分学生使用。”
虽然AI课才上了第一堂,但是AI技术早就在这所雪山下的学校运用开来。
高二(1)班语文教师鲁建慧鼓励学生用AI收集资料。高二(4)班班主任杨奇霖从去年开始运用AI给学生出英语题,再将学生完成的作业拍照发给AI,请它分析错题并给出巩固练习建议。“(AI出题)也不保证题目完全正确无误,因此每次出题后我都会仔细核实一遍。”
如果学生凡事都问AI,会不会导致懒惰或抄袭?对于这个问题,徐立海表示,老师教学不会完全依赖于AI。“退一步说,通过AI找答案,也是锻炼学生熟悉新技术,科学利用工具。”
为了解学生使用AI情况,记者随机走进高二(4)班教室。全班47名学生中,绝大部分同学对DeepSeek(深度求索)、豆包等AI软件如数家珍,有的人还用过AI写歌。
“同学们希望未来AI帮我们做什么?”记者扯着嗓子问。
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抢着发言:“希望它可以帮家里放牛”“能替我们做饭就好了”……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刘睿娟
校对:毛莉泓
责编:毛莉泓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