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1年3月9日,半岛网报道,在青岛的大公岛上,一种“消失”了19年之后的鸟再次出现了。
当地的渔民最先看到了鸟的踪迹,在这乍暖还寒之际,无人岛上是很少有生物活动的,这只鸟的出现立即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这不是一只特别大的鸟,浑身羽毛以黑白两色为主,头顶上的黑色羽毛很显眼,看起来就像是戴着一顶黑帽子。
而当专家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顿时感到十分兴奋,立即前往岛上查看,想要找出它,看究竟是不是人们很久没见到,又无比期待见到的那一只鸟。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鸟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再次出现·】——»
王希明在听到消息的时候,就和自己的同事一起前往了大公岛,想要看看究竟是不是那种消失了19年之久的鸟。
在3月6日的时候,两人一大早就登上了岛,他们对这种鸟的生活习性十分了解,3月份正是它们的繁殖季节,它们喜欢在一些临海的悬崖上筑巢,通常会选择悬岩岩石或者石缝。
两人专门在岛上的这些地方寻找,但是连续找了3个多小时还是一无所获,连鸟的影子都没看见。
就在两人打算放弃,下次多找一些志愿者一起找的时候,他们有了新的发现,在悬崖的一处石缝中似乎隐藏着一个鸟窝,被杂草掩盖不易发现。
他们悄悄往里面看了看,的确住着一只鸟,也正是他们寻找的扁嘴海雀。
王希明十分兴奋,一时没忍住伸出了手想要摸一下这只鸟,却被鸟无情地捉了一下。
他们观察发现,这是一只成年的扁嘴海雀,此时它正趴在鸟窝里一动不动,小心将鸟移出来之后,才看见它的身下还有两枚鸟蛋,一直不动也是在保护“孩子”。
这次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两人还为这只扁嘴海雀拍下了一张照片,这也是多年来首次留下它的珍贵影像。
之后两人继续在岛上寻找了一个多小时,但是没有发现更多的扁嘴海雀。
上一次人们见到它们还是在1992年,当时是一位上海来的专家,想要专门研究扁嘴海雀,王希明就陪同他一起前往了大公岛。
连续找了一个多星期都没见到一只扁嘴海雀,又摘了一个多月才终于发现了一窝,然而自此之后就再无发现了,当地的林业部门也曾多次上岛,但扁嘴海雀就像是消失了一样,十几年未见。
«——【·扁嘴海雀·】——»
扁嘴海雀属于鸟纲、鸻形目、海雀科,是一种小型海鸟,它们以憨态可掬的外形和罕见的分布特征著称,被誉为“海上精灵”。
虽然名字里有“雀”字,但它们和麻雀等陆生雀鸟并无亲缘关系,而是典型的海鸟,长期生活于广阔的海域与岩岸。
在中国境内,扁嘴海雀的发现极为罕见,迄今为止,仅在山东青岛的大公岛上发现有稳定的繁殖种群,这使得它成为青岛生物多样性的一张“活名片”。
据观测记录,扁嘴海雀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大公岛被发现,后经专家确认,其数量虽不多,但每年春季都会如期归来繁殖,显示出高度的栖息地忠诚,科研人员曾在大公岛上发现过大约300只。
当地的渔民们对它们尤其熟悉,将它们称作“海鹌鹑”,它们通常在每年1月份的时候来到青岛的部分岛屿上,然后在二三月份进行繁殖。
扁嘴海雀每年只下两个蛋,少数时候是一个,这是王希明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经过多方验证之后发现,这并不是偶然。
幼鸟在出生一天之后,就能跟着父母下海生活,它们还可以潜水。
扁嘴海雀具有典型的海鸟生活方式,大部分时间它们在海面上活动,觅食范围广泛,包括浮游甲壳类、小型鱼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它们善于游泳与潜水,常在水下捕食,潜水时间一般在30秒以内,但也有个体可潜入更深的水域进行长时间搜食。
在繁殖期,扁嘴海雀返回出生地或固定的岛屿筑巢繁殖,它们大多会利用岩缝和树根下的隐蔽空隙。
与其他一些海鸟相比,扁嘴海雀的亲鸟对幼鸟照料时间较短,巢外活动多,对巢址的隐蔽性依赖性更高,这也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的干扰。
青岛的大公岛地理位置独特,处于黄海边缘,远离城市主城区,生态环境相对原始,岛屿面积不大,但岩岸陡峭、洞穴众多,为扁嘴海雀提供了理想的筑巢环境。
岛上的生态系统以海洋生物为主,人类干扰程度较小,未曾被过度开发,环境条件适宜。
其次,大公岛的海域水质良好,鱼类资源丰富,为扁嘴海雀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它们算是一年中比较早在青岛繁殖的鸟类。
这个季节里很多小鱼小虾会洄游,还有一些未能挺过冬季的鸟类尸体漂浮在海面上,这些都为扁嘴海雀生存提供了食物。
再者,由于扁嘴海雀具有极强的栖息地忠诚性,一旦认定某地为繁殖地,便会年复一年返回此处,这也使得大公岛成为它们在中国唯一的安身之所。
尽管大公岛为扁嘴海雀提供了一片栖息地,但海洋污染、渔业资源减少,违法捕鸟等也威胁了它们的生存,导致它们不得不短暂“消失”在这里。
2001年,青岛的大公岛成立了保护区,这也为扁嘴海雀以及其他鸟类和海洋生物提供了保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也逐渐丰富,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在2019年的时候,相关部门再对大公岛进行调查的时候,就发现这里已经有20多对扁嘴海雀栖息在此,这也是对人们保护成果的一大肯定。
扁嘴海雀,作为北太平洋的海鸟,在中国仅在青岛大公岛留下足迹,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生态奇迹。
未来人们也将继续加强保护力度,不让它们再次“消失”。
参考:
半岛网《阔别19年现身大公岛 扁嘴海雀再续青岛缘(图)》,2011-3-9
青岛新闻网《扁嘴海雀重现大公岛 曾列为中国濒危动物(图)》,2011-3-9
中国数字科技馆《滩涂上的鸟中“四不像”——扁嘴海雀》,2021-8-17
半岛新闻客户端《不被打扰的相逢!记者随护鸟人士登陆大公岛,为“青岛小企鹅”配备红外相机》,20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