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东半岛范围内,名称中带有“黄土”字样的村庄不在少数,如栖霞有黄土壤、招远有黄土崖、莱西有黄土台、平度有黄土岭等。

就字面来说,“黄土”之名相当普通,甚至给人一种土气的感觉。但深入追溯则可发现,胶东这些名带“黄土”字样的村庄,背后其实颇有典故。其中,栖霞“黄土壤”相传曾与栖霞县城“称土比重”,招远黄土崖村则有古招远八景之二(黄岗返照、架旗阴雨),而接下来要重点介绍的莱西黄土台村也不遑多让——该村名字的由来,相传与秦始皇东巡有关。



(▲黄土台村的位置示意)

值得一提的是,“黄土台”的典故,并非仅流传于民间口头层面,还收录于在民国时期官修的《莱阳县志》中。对此,县志记载道:

“黄土台,在县西南八十里黄土台村西,其旁土壤皆黑,台土独黄,传为秦始皇取临淄之土筑以望仙,遗址尚存。”

这段记载虽然简短,但也点明了黄土台的具体位置和典故由来。在该文之后,县志还附有更为详细的介绍,称:“按黄土台俗称皇都台,高五丈,周约十丈,基系累土而成,上置石,形如车,盖原垒有三十余巨石,今存石。台基经村人积年铲削,已失旧观。”

综合以上记载可知,黄土台村附近的确有一处人工垒建的“黄土台”,至民国时期虽然样貌已有改变,但遗址尚可辨认。这座“黄土台”,相传是秦始皇为登高望仙而从临淄(齐国旧都)专门取土而建。

在胶东民间,与秦始皇有关的传说不在少数,除了莱西黄土台之外,如牟平养马岛、文登召文台等亦属此例。秦皇巡幸胶东,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史记》对此记载较为简略,因此,众多传说既难以完全证实,亦不便断然否定。后世史志对这些传说的态度总体都是“收录但不做详考。”

不过,退一步来说,即便黄土台不是秦代修建,其亦属古迹无疑。总而言之,黄土台村周边很早就有先民在此活动。而该村现有历史暂时只能上溯至明初——按照《莱西县地名志》的考证,明永乐年间一支萧姓人迁此定居,以村旁古迹命名为“黄土台”村。(注:现该村有多种姓氏,如宋、刘等,民国版《莱阳县志》曾收录有黄土台村若干宋姓人的名字。)

从史料记载来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之际,黄土台的样貌就已发生较大变化。而到了五十年代后期,随着堤湾水库的修建,黄土台村搬迁新址,原来的古迹现在应已无处寻觅了。(注:堤湾水库位于姜山镇驻地西北的五沽河支流堤沟上,水库于1958年11月兴建,1960年建成大坝、溢洪闸、放水洞工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