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是红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
因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为“古田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次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会议背景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11月,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书记。随后,红四军在朱德、毛泽东、陈毅等领导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攻,并于1929年1月起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作为红四军党的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曾力图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
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红四军党内特别是领导层内在创建根据地、在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等原则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因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能够为红四军领导层的大多数同志所接受。
1929年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党中央如实汇报了红四军的工作;29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部情况的详细汇报,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3人组成专门委员会,深入研究讨论红四军的问题。经过1个月的讨论,形成了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明确指出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
简要议程
主持会议的是红四军前敌委员会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红四军各级党代表、士兵代表和地方党组织的代表、妇女代表等12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大会改选了红四军前委,遵照中央的指示,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书记,毛泽东、朱德、陈毅、林彪、罗荣桓、谭震林等11人为委员,杨岳彬等三人为候补委员的红四军新的前敌委员会。
会议结果
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后来编入了《毛泽东选集》。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李任予、黄益善、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宋裕和、田桂祥等11人为前委委员,杨岳彬、熊寿祺、李长寿等3人为候补委员。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会议决议
产生经过
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于1928年5月4日在江西省宁冈县砻市召开成立大会,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又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由于部队主要成分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从旧军队起义的官兵,在赣南、闽西作战中,俘虏兵成分又大量增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滋长。
6月下旬,红四军召开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各级领导干部对如何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认识不一致。会后,被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陈毅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军事会议期间,向中共中央和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汇报了红四军两年来建军、作战的经验和认识不一致的问题。中共中央和周恩来肯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和建军、作战的正确意见,指出红四军全体官兵应该维护毛泽东、朱德的领导,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仍应由毛泽东担任,并在1929年9月28日写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指明了红军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10月下旬,陈毅回到闽西,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军事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的指示信,并请毛泽东主持前委工作。毛泽东根据中央来信精神,结合红四军第八次党代表大会悬而未决的问题,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调查了红四军和党内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根源,为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起草了决议案。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这个决议。会议还改选了前委,选举毛泽东为书记。
古田会议中的标语
决议内容
古田会议决议共分9个部分,2万多字,其基本内容为:
(一)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这就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古田会议决议
(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红军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争取中国人民大众获得解放的事业,必须坚定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这是红军保持其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条件。强调必须确立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强固党的组织。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要从教育上提高党员政治水平。一切工作,在党组织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还要发动地方党对红军的批评和群众政权机关对红军的批评,以影响红军的党和红军的官兵,达到军政一致,军民一致。
(三)阐明军事和政治的关系。《决议》认为,红军的一切军事行动,都是围绕党的政治中心任务进行的,必须接受党的政治领导。红军的政治机关与军事机关,在前委指导之下,平行地执行工作。指出必须加强官兵的政治训练,明确地规定了红军的任务,军事工作系统和政治工作系统的关系,红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士兵委员会的权能及其和军事政治机关的关系。
(四)规定了军队内部、外部关系和瓦解敌军的原则。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又必须克服极端民主化倾向。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上级的决定必须坚决执行,党内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同时正确地开展思想批评。凡地方政权机关已经建立的地方,军队就不能包办和干涉地方工作。加强对敌宣传工作,优待一切放下武器的俘虏。
(五)强调对红军进行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教育以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教育方法有办报、办训练班、看书看报、个别谈话、开党内会议和政治讨论会,还有上政治课、组织政治训练委员会、教授方法、集合讲话、游艺、改良待遇和对青年士兵的特种教育。全面提出了在红军内加强党的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作用意义
论述了红军政治工作的作风和方法。《决议》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做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要注意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方法。要求党内的思想和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党内开展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反对互相猜忌,闹无原则纠纷,破坏党的团结。
古田会议决议先后在红四军和各地工农红军中贯彻执行,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几十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遵循古田会议决议的原则,军队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古田会议决议对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创造性
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系列问题,开辟了思想建党的成功之路,形成了党的建设独特的政治优势。
古田会议[1929年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
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新型人民军队政治建军的成功之路,铸造了人民军队的军魂,奠定了中国特色军事制度的坚实基础。
古田会议决议总结我军创建初期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制度和方法,奠定了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