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江门市蓬江区发布的一项新政策,

引发了不少企业家的关注。

引发热议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政策的内容,几乎每一句话都关乎当下企业最关切的营商环境。这份名为《江门市蓬江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九项措施》的政策文件,全文聚焦企业发展痛点,其中不乏涉企检查“白名单”、企业分级分类监管、“综合查一次”、“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突破性举措,堪称力度十足。

在全球经贸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蓬江区为何要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九条”?其用意很明显:以政策的确定性消解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经营主体打造一个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高质量发展环境。


蓬江区将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图为江门中心城区。 南方+记者 杨兴乐 摄

梳理原文,不难发现,政策主要聚焦三个发力点:企业办事提速、监管执法优化、法律服务保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是一家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为此,蓬江“法治化营商环境九条”将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并搭建政企“直通车”,全力帮助企业办事提速。

例如,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等事项“一天办结”;税务、社保、经营许可等多部门事项“一窗通办”;依托“视频办”平台,实现企业不出家门即可办理社保、工商、工程建设等340多个服务事项;各镇(街)、各执法部门通过信访、12345热线、中小微企业快速响应平台等渠道接收企业反映情况,及时解决企业诉求;综治中心归口接收处置企业反映的违规异地执法问题线索,保护辖区企业免受“远洋捕捞”侵害,紧急情况企业可拨打110报警电话获取帮助。


蓬江将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蓬江区司法局供图

除了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如何进一步优化监管执法,也是蓬江“法治化营商环境九条”的重要出发点。为此,该区接下来将建立涉企检查“白名单”、实行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推行“综合查一次”、推广“无感监管”模式、实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让经营主体可以专注生产经营。

这方面,细化的措施很多。例如,将信用状况较好的企业纳入“白名单”,日常监管实行“无事不扰”;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和行业监管情况对企业划分不同类别,对应不同的检查频次或抽查比例;强化跨部门联合抽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家企业进行多项检查,降低企业迎检频次;推行远程监测、在线核查、电子证据固定等非现场监管模式;推行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制度,对首次违法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以教育整改为主,不予行政处罚……

当然,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仅仅提升效率、优化监管还远远不够。作为中心城区,蓬江区还希望依托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为广大经营主体提供更丰富的法律服务保障。

例如,蓬江区将优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推动全区142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为属地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法律咨询、合规经营、权益维护等公益法律服务;开通企业公证“容缺受理”“上门办理”绿色通道,拓展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新兴公证服务领域,高效对接企业公证办理需求;依托蓬江区质量基础设施暨高价值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接、专利开放许可对接、专利导航分析指导、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推广专利成果“先用后付”转化模式,允许企业在获得科技成果前无需支付任何费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与风险。


蓬江将推广专利成果“先用后付”转化模式。图为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 南方+记者董有逸 摄

企业所需,蓬江所向。从上述三个角度解读,蓬江区“法治化营商环境九条”不仅仅是“纸上文件”,更是一份落地路径清晰的投资安心“礼包”。更值得关注的是,自该政策发布以来,连日来,蓬江陆续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全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等相关重要会议,强调要细化落实《江门市蓬江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和《江门市蓬江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九项措施》等制度,大力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发市场活力。

不难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蓬江区将继续紧锣密鼓地推进上述政策落地。可以说,这不仅是一份诚意十足的措施清单,更是一份言出必行的服务承诺——让法治成为蓬江最鲜明的城市底色、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也是蓬江向广大企业发出诚挚邀约的最大底气。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南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