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五胡乱华这一时期,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纷纷选择了南下,袭扰晋朝的北部边境。

一时间战火四起,硝烟弥漫,百姓们流离失所,汉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是谁挺身而出,拯救了濒临灭绝的汉民族?

在这个艰难时期,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那时自然也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他们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局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比较受到人们的关注的便是祖逖。

他出身于世家大族,身份尊贵,家境还算比较殷实。



与普通的世家子弟不同的是,他有着远大的报国志向,心系天下苍生。

在那个乱世之中,能够有这样的报国理想,实属不易。

他目睹了百姓颠沛流离,离开家园,他的心中燃起了北伐收复中原的熊熊烈火,这个决心不曾动摇。



当时,祖逖与刘琨同任司州主簿,两人志趣相投,感情深厚。因此,他们经常一同谈论天下大事,抒发报国之志。

有一次,在一个静谧的夜晚,两人已经入睡。

夜半时分,突然间,从窗外传来一阵响亮的鸡鸣声。

祖逖立马从睡梦中醒了过来,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



他用脚踢了踢仍在熟睡的刘琨,急切地问道:“你听到鸡叫声了吗?”

这时,刘琨听到了祖逖的声音,迷迷糊糊的尽力睁开眼,侧耳仔细听了听。

接着,他说道:“是啊,是鸡在鸣叫。不过,这天还没明呢,我们再睡一会吧。”

说着,他便准备继续睡去。



祖逖却立马起身,抖擞一下精神。

他心里觉得,如今国家危难,正是有志青年奋发图强之时,这鸡叫声正好可以提醒他们早点起床。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建议:以后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磨砺武艺,为报效国家做准备。

关于未来,他的心中充满了热忱与激情。



当时,刘琨被祖逖的一番话所感染,没有了任何睡意,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两人迅速穿衣起床,走出房门。

他们各自拔出佩剑,在夜色中开始对舞,那一招一式都饱含着对国家的忠诚。

此后,不管严寒酷暑,每当鸡鸣声响起,祖逖和刘琨便会立即起床练剑。



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中,他们的剑术愈发精湛。在此期间,他们也不忘学习兵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努力,他们终于成为了军中将领。

后来,在北伐过程中,祖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敌军,收复了大片失地,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愿望。



在那段时期,当祖逖率军北伐、以“闻鸡起舞”的志向,唤醒汉人血性的时候,另一个身影也在逐渐崛起,那就是冉闵。

他本是被羯族养大的汉人养子,却在目睹汉民被杀的情景后,以雷霆手段颁布了“杀胡令”。

他利用非凡手段,为濒临灭亡的汉人带来了生的希望。



那时的冉闵看着破败不堪的房屋,望着无家可归的汉民,心中感到悲痛。

汉民们衣衫褴褛,眼睛里透露着无助,但他们却在看见冉闵的瞬间,眼中燃起了希望的光。

有人扯着嗓子喊道:“冉将军是咱们的救星!”

人群顿时随声应和,纷纷表达对冉闵的敬意。



这时,冉闵抬手示意安静,心情尤为复杂。

原来,三个月前,他颁布“杀胡令”,短短数日,都城内外数十万胡人被杀。

此刻看着眼前这些汉民,他忽然想起童年时,石虎的宠妃嘲笑他是汉人的场景。

他暗自发下誓言:今日之后,汉人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这时,冉闵不自主地用触摸自己腰间的玉佩,原来那是父亲临终前塞给他的。

那个玉佩上面,明显地刻着“冉”字。

突然间,他迅速意识到,自己早已不是那个被羯族养大的孩子,而是汉民心中的英雄。



在他的想法中,只要杀光胡人,汉人就能过上好日子。

可如今他看着都城中空荡荡的街道,顿时感到有点迷茫。

他有点不敢确定自己的做法正确与否,反正这样的萧条的场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有一点他十分确定,人们会记住“杀胡令”,记住他拯救过汉族。



在五胡乱华时期,除了祖逖和冉闵之外,还有一位英雄。这位英雄便是谢玄,他的名声比起那两位要更响亮。

众所周知,谢玄以一场令世人惊叹的的淝水之战,让汉人在胡人的统治下奇迹地站稳了脚跟。

当时,谢玄站在建康的城楼之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北方。



这时,叔父谢安突然来到了他的身边。

谢安清晰地看到谢玄的双手在微微发颤,头发还特别凌乱。

这时的谢玄,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

原来,当时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已逼近淝水,建康城里的贵族们正收拾行李,随时准备逃亡。



谢安觉得谢玄的压力一定非常大,自己就没有必要继续给他施加压力了。

于是,谢安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陪在谢玄的身边。

过了一会儿,谢玄突然转身。

他向谢安表示:苻坚虽然来势汹汹,但是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他认为在当前的局势下,需要暂时避其锋芒。

又过了几天,前秦军已来到了淝水北岸,准备安营扎寨,战斗一触即发。

当时,谢玄命令刘牢之,率领五千北府兵夜袭洛涧。

这时,将士们看到两方悬殊的军事力量,心中感到些许担忧。五千对三十万?真的能打得过吗?



谢玄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苻坚恃众而骄,肯定不会进行严密设防。

事实证明,谢玄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夜袭取得了巨大成功。

当刘牢之的捷报传来时,谢玄仿佛早已料到这一切,表现得相当冷静。

接着,他派遣使者前往前秦大营。



他让使者告诉苻融,自己愿退避,让对方顺利渡河。

谢玄的注意做法,让很多人疑惑不解。很多人觉得己方军队背靠淝水,若后退,必然大乱。

原来,谢玄采取了“半渡而击 ”的手段。他认为苻坚大军虽多,但是各族杂糅,号令不一。



如果逼其渡河,待其阵脚未稳,便可发动突袭。

等到决战当日,淝水南岸的东晋军列阵整齐。对岸的前秦军开始渡河,准备与东晋军队决一死战。

当先锋部队刚渡到一半时,东晋军队突然发起攻击。

一时间,前秦阵脚顿时大乱。



前秦士兵们顿时有点不知所措,难以发起有效的进攻,因而苻坚战败。

谢玄站在淝水岸边,看着对岸的狼藉,感到十分欣喜。

他知道,这一战不仅保住了东晋的半壁江山,还让东晋军队的威名震慑天下。

而那个在战场上冷静挥剑的年轻将领,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国之栋梁。



五胡乱华之时,他们勇立时代潮头,行常人不敢想之事。

他们的身躯里奔涌着抗争的热血,将斗争精神变成鲜明旗帜,为汉人赢得生存转机。

他们让濒临灭族的汉民族得以延续。这份伟大的功绩,使他们成为了汉民族不容忘却的英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