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是分层次的。
古人把人群分为“士、农、工、商”。
现在,我们习惯按照人的地位、钱财去分层,把有钱有势的人,当成人上人。
不出意外的话,谁都不愿意处在社会底层,干工地、流水线,做门卫保洁等。
可是如何才能脱离社会底层呢?还真不是得到权势、金钱就行了。
不管你位置多高,都会面临退休,回归普通;用金钱去购买房子和车子,现在已经不稀罕了,车子再奢华,也是代步工具,还得花钱养着,因为找不到车位而烦恼。
在西晋末年,以及十六国时期,有一个叫石勒的人,本是一个奴隶,后来变成了后赵开国皇帝。
他的经历,让我们明白,真正改变人生层次的,是以下几样东西。
01
胆识,兴业。
晋武帝时期,很多胡人迁徙到并州。此时,西晋比较强大,能够带来稳定的生活。
十五岁的石勒,和家人就到了并州,靠卖马为生。
当时,胡人的地位很低,随时可能被汉人带走,沦为奴隶。石勒成年后,就变成了富人郭敬家的佃农。
晋武帝过世后,爆发了“八王之乱”。西晋摇摇欲坠,到处战火不断。
并州出现了饥荒,但是没有人管。石勒就走上了逃亡的路。
半路上,他被人抓住,当成奴隶,交给了并州刺史司马腾的部下阎粹。
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他又被押送到冀州平原郡,被主人安排养马。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石勒不甘心一辈子做奴隶,就和另一个养马人汲桑,组建了一个骑兵队,打家劫舍,捞钱财。
八王之乱,把人们带入水深火热之中。石勒趁机会,把队伍越拉越大。
汉国的刘渊,以刘禅的子孙自居,占据北方,势力雄厚。石勒就带着一帮人,投靠。
石勒开始学着管教部下,每到一处,都要求大家不要欺负弱小,因此赢得了地方百姓的拥护。他借机会,建立了“君子营”,相当于汉国的警卫队加谋士集团。
人,不想被命运左右,就要去左右命运。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本身就穷,折腾对了就成了富人,折腾不对,大不了还是穷人。如果不折腾、一辈子都是穷人。”
也许一个人一开始是瞎折腾,但是多折腾几次,会总结出很多的经验。也就是实践出真知。
一个人的层次,是无法超越认知层次的。若折腾够多,经验够多,那么认知层次就节节高。
很多人,一辈子怕这怕那,就是不怕穷。因此一辈子的低处,努力却看不到效果。那些怕穷的人,折腾几次,逆袭的迹象就有了。事业,本是无中生有。
03
远见,业久。
八王之乱还没有彻底结束,永嘉之乱又来了。
北方陷入了混战之中。
此时的石勒,设立学宫,教导君子营的士兵,又收纳了很多地方的孩童,打造了安定的一个小区域。
刘渊过世后,他建立的汉国,陷入了混乱。他的几个儿子,拼命争夺皇位。
石勒找准机会,取而代之,占有了汉国的地盘,自称皇帝。这就是后赵国。
建国之后,他没有闲着,而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稳定朝政。
从君子营里提拔了很多有文化的人,作为大臣。减租缓刑,设定法律,建立礼仪,减少民族冲突等。
他决定做一个明君,听取贤惠的人的建议。
有一次,他去打猎,有大臣反对,还例举了“孙策打猎,导致丧命”的典故。
他执意去打猎,果然遇到了风险。回到朝堂,他深深自责,又提拔了提建议的大臣。因此形成了“朝臣谒见,忠言竞进”的局面。
一个草台班子,经过整顿,就变成了一个朝堂,可以治理国家。
任何一个人,要摆脱社会底层,不是一时半会的成功,而是要有百年大计。稳住自己的地位,然后持续提升。
真正的高处,有“厚德载物”的特征。也就是说,人要善待群众,听从他人的教诲,尊重知识等。
03
家和,业恒。
石勒建立后赵之后,选择了儿子石弘为太子。儿子很文弱,明显不适合在乱世争斗。
他的侄子石虎,久经沙场,也是大家公认的太子人选。
石虎对石勒的安排,很是不满。
当石勒过世后,石虎就反叛,自立为王。
石虎担心地位不稳,把石勒的妻妾,子孙全部屠杀。
很多年之后,朱元璋对此点评:“然勒聪察有余而果断不足,故驯致石季龙之祸。”
一个家庭,不能够团结,那么就意味着再大的基业,都要被拆分。
一个人,若是没有和睦的家庭,那么他的基业,会被虎视眈眈,内讧来了,灾祸就来了。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守护江山,是几代人的责任,是家庭推陈出新的结果。
人要长期停留在高处,就要持家。对家庭的日常,运筹帷幄,提升每一个家人的素质。
看看那些家族品牌,我们就会明白,他们是几百年的积累,是很多代人的努力。
04
房子里,若是有了败家子,那就可以把房子拆掉,贱卖。
存款再多,若是儿女不争气,那是不够花的。
地位再高,若是自己不能自由进退,就会被推翻。
真正的高层次,是一个人积极向上,永无止境,而不是占有好的资源,然后吃喝玩乐。
不管你当下是员工,还是扫地阿姨,还是讨饭的人,坚持登高,超越了自己,就打破了层次。
再低的沟渠,但是不妨碍你仰望星空,不能阻挡你登高望远的脚步。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