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时隔3年,俄乌再次直接对话,5月11日,普京提议:俄、乌在土耳其直接谈判。

泽连斯基欣然接受,要求普京亲自参与谈判,他认为,普京能拍板做决定,只有他参加,谈判才可能有实质性进展。

那么,普京是否参加了谈判?俄、乌谈判结束,俄罗斯开出的停战条件,乌方是否能接受?



谈判现场,针锋相对

泽连斯基是想谈判停战的,乌克兰实在经不起折腾,他甚至期望,普京、特朗普与他一起谈判,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俄、乌问题,这让人想不通,为什么非要特朗普同意?

但是,普京拒绝了泽连斯基的要求,这让小泽非常生气,认为普京提出谈判,却又不亲自出席,并没有认真对待谈判,无奈之下,他在谈判之前离开了土耳其。



原本想参加谈判的特朗普,在得知普京不会参加谈判后,也放弃了去土耳其的计划,这似乎预示着,这次谈判是难有成效的,最终,双方都派出了高级代表参加谈判。

俄方由总统助理梅金斯基领衔,乌方则由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带领,虽然双方总统没来,但派出这样的阵容,说明谈判也是有希望的,5月16日下午,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谈判桌上的“战争”打响!


总统助理梅金斯基

俄方重申了停火的条件,要求乌克兰军队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与赫尔松等地撤军,这些地区对双方都很重要,也是2014年以来,双方冲突的核心区域。

比如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这两个地方是顿巴斯地区的中心,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讲的是俄语,与俄罗斯的联系非常密切,俄方当然想夺回来。



再看看扎波罗热,不仅是乌克兰的粮仓,还有乌方最大的核电站,如果能得到它,可以满足俄罗斯的能源安全,对乌方形成经济制约,俄罗斯这哪是在要停火条件?分明是要把乌克兰的命脉攥在手里。

至于赫尔松,是连接乌东地区和克里米亚的“桥梁”,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乌方关闭了赫尔松到克里米亚的运河供水系统,如果控制了赫尔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乌方国防部长乌梅罗夫

乌克兰代表团虽然坐在谈判桌上,但手里却没有什么好牌,乌方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心里很清楚,接受了这些条件,就等于承认战败,但拒绝又可能招致俄军队更猛烈的进攻。

谈判落幕,评价分歧

谈判结束后,双方的反应很有意思,俄罗斯认为这次谈判是“基本满意”的,愿意和基辅继续接触,但乌克兰却表示,“毫无成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歧?



在这次谈判中,双方达成了一个重要的协议——各自交换了1000名战俘,这是俄乌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俘交换,俄罗斯这招棋下得挺妙,不仅让战俘的家属安心,还能改善俄罗斯的“好斗”形象。

毕竟,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硝烟和炮火,还有无数家庭的破碎与牵挂,这次战俘交换,俄罗斯也向各国表明:自己并不是一味强硬、不讲情理的,愿意在人道主义上让步。



这次谈判也是一次“摸底”的过程,在谈判桌上俄方提出了不少强硬的条件,虽然遭到了乌克兰的拒绝,但也让俄罗斯更加清楚地看清了乌克兰的底线和立场。

此外,俄罗斯之所以对谈判结果感到满意,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战场上的优势,俄军在顿巴斯地区、扎波罗热以及赫尔松等地取得了优势,控制了不少战略要地。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这让俄罗斯在谈判桌上底气十足,换句话说,既然在战场上占据了主动权,谈判就成了进一步施压的工具,而不是急于求成的妥协,更何况,如果不再谈判桌上争取,怎对得起前线的战士?

因此,虽然双方没有达成协议,俄罗斯也有理由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部分目标。



反观乌克兰,认为这次谈判“毫无成果”,甚至把它认为是谈判失败,这是为什么?

在战场上,乌克兰总是在被动防守,它打不过俄罗斯,虽然美西方国家给他提供了军援,但在俄方的压力下,显得力不从心,反攻更是不可能。

乌克兰本想通过谈判,争取喘息之机,为自己赢得更多时间,但俄罗斯提出的苛刻条件,触及了乌克兰的核心利益,这让乌方的希望彻底破灭。



更重要的是,在这次谈判中,乌克兰几乎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成果,乌方始终坚持一个核心立场:俄罗斯撤军,恢复1991年时的边界,并拒绝承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地被俄罗斯所控。

但俄罗斯的条件与乌克兰的诉求背道而驰,背道而驰,对于乌方来说,这次谈判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领土完整是最根本的利益!

美英法介入,搅乱局势



俄乌谈判当天,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德国总理默茨还有泽连斯基,不约而同地与特朗普通了电话,讨论的内容就是俄、乌谈判。

美国是俄乌战争的“背后黑手”,给乌克兰送去了成堆的武器,美国的意图很明显:作壁上观,削弱俄罗斯的实力,瓜分乌克兰的资源,维护自己的霸权。

在俄乌冲突中,它多次联合欧洲制裁俄罗斯,这次介入谈判,就是想向乌克兰施压,不让它轻易向俄罗斯低头,美国也在考虑,如何在谈判中争取美国的利益。



英国和法国也是美国的“哼哈二将”,一直跟随美国的脚步,向乌克兰提供援助、制裁俄罗斯,这次介入谈判,就是配合美国,向俄罗斯施压,不仅从中瓜分利益,也能实现欧洲的稳定。

特别是法国,一直在强调欧洲在俄乌冲突中的自主性,希望在谈判中发挥作用,毕竟俄、乌都是欧洲国家,英国也希望介入谈判,维护自己的“大国”地位。



相比之下,德国就比较尴尬了,他虽然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但又面临美国的压力,不得不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德总理默茨参与谈判,可能是想保持中立。

他们通话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公开,是否达成了共识,是否存在分歧,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俄、乌双方都不愿妥协的情况下,美、英、法、德想要促成双方握手言和,绝非易事。

实际上,西方国家的干预很可能适得其反,让谈判变得更加复杂,甚至陷入僵局。



结语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最讽刺的是,双方都知道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但就是没有台阶下,双方的谈判困难重重,欧美则躲在后面玩“既要又要”的把戏,苦了前线的士兵和平民百姓。

历史告诉我们,但凡陷入这种僵局,最后往往要靠某些突发事件来打破平衡,要么是内部生变,要么是外部施压,但愿这次能有个相对温和的转机!

信息源:俄乌直接谈判结束 乌称“毫无成果” 俄称“基本满意” 央视新闻 2025-05-17


信息源:俄乌直接谈判结束 乌称“毫无成果” 俄称“基本满意” 央视新闻 2025-05-17

信息源:美媒:泽连斯基、马克龙、斯塔默等多国领导人就俄乌谈判与特朗普通话 环球时报 2025-05-16


信息源:美媒:泽连斯基、马克龙、斯塔默等多国领导人就俄乌谈判与特朗普通话 环球时报 2025-05-16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