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美国跟以色列之间的关系再怎么变,也不会伤筋动骨。但没想到,最近这一波,美国是真把以色列晾在了一边,而沙特、卡塔尔、阿联酋这几个中东老大,居然一夜之间转了性,站到了美国这边,而且站得很实在。



先说沙特。一直以来,沙特都坚持不理加沙局势,和以色列勾兑“建交协议”。然而就在这两天,沙特突然松口表态,意味深长。沙特方面表示,只要美国拍板,它也愿意配合“局部停火”。

紧接着,沙特充分发挥了钱多的优势,一份数十亿美元的军售大单瞬间落地,这让美国防长皮特亲自下台,代表美国点名沙特,并表示“感谢沙特为地区稳定做出的贡献”。

很明显,沙特换了个思路:原来觉得跟以色列绑得越紧越安全,现在发现,抱住美国,才是稳妥。

卡塔尔更是有点“本来就知道要变天”的意思。它没公开表态支持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态度也一直是“调停人”姿态。这回美国人让它出面谈停火、放人质,卡塔尔干得风生水起。

人质刚被放,美国总统就站出来当众致谢,连名字都念了三遍,卡塔尔成了“和平使者”,顺手又签了份价值4亿美元的飞机订单,一来一回,赚了面子也赚了实利。

阿联酋这边的动作更大,一口气放出一个“1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这不是开玩笑的数字,这是在给美国经济打强心针。而回报是什么?

是美国开始在也门胡塞问题上放缓态度,是在联合国对巴以冲突的投票上,突然变得“模糊不清”。阿联酋看得明白:现在出钱,不光能买到美国的外交支持,说不定还能借机抢下区域话语权。



而这一切,几乎都是在以色列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美国跟胡塞谈判、停火,没有提前告知以方。10天前,以色列还和美军一起在红海上对胡塞武装动武,是一起扛过枪的好兄弟,结果如今特朗普却“说停就停”,任由胡塞继续针对以色列的导弹袭击。

而最后一个美以双重国籍人质获救,美国公开感谢卡塔尔和埃及,唯独没提以色列一句;甚至特朗普在出访时直接取消原定以色列行程,把精力全放在中东三国身上,信号不能再明显了。

以色列这下是真的急了。长期依赖美国军援、情报共享和外交背书的它,突然发现自己仿佛被“暂时放弃”了。而美国这回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就是摆明了要靠“金主”们重新撑起中东新秩序。

更让以色列焦虑的,是哈马斯、胡塞和伊朗在这一波中得利不少。哈马斯现在不再被视为恐怖组织,而是“治理谈判对象”。

胡塞和美国有了停火通道,红海局势缓和,胡塞在国际舞台上也多了张“牌”;伊朗则在幕后观望,暗自觉得局势对自己越来越有利。以色列过去几年一直想围堵这几方,现在发现,他们反倒成了美国新的“默契伙伴”。



而更麻烦的是,美国在叙利亚方向也有风声,特朗普此前对于新上台的朱拉尼势力,虽然与以色列方面有些许政见不同,但至少立场整体相似。但如今特朗却变了态度,不再严厉制裁,甚至考虑“参与重建”。

而这支叙利亚北部势力与土耳其、卡塔尔走得很近,美国这回就像是主动把棋子下到了俄罗斯和伊朗的传统势力范围里。再一次,没有征求以色列意见。

所以说,中东格局并不是变了,而是加速重组了。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不再单纯追求“对冲平衡”,而是主动靠向美国,争取投资、安全和话语权。而美国也不再事事站在以色列那边,而是要“看谁出得起价”,毕竟,国与国之间没有感情,利益至上。这点上,特朗普把事做的比谁的要清楚明白。

这对以色列来说,是冷水,也是个警醒。毕竟就连欧盟和美国都有了隔阂,更别提美以之间的关系能有多可靠。旧有的安全格局,正在悄悄失效。指望美国无条件站在以色列这边,还需要“真金白银”。

如今的以色列处境无疑将十分尴尬,一方面,以方要面对美援减少、外交冷淡的压力,重新争取支持或者调整政策。

而另一方面,哈马斯等对手不可能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他们可能会趁机试探底线,并通过各种渠道扩大优势。把以方逼到这种份上,不管怎么选,内塔尼亚胡都不会轻松,以色列面临的是天糊局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