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印尼与法国达索公司签署的42架“阵风”战斗机订单突然陷入舆论漩涡。这场价值81亿美元的军购,原本是法国在亚太地缘博弈中的“翻身仗”——2021年澳大利亚撕毁潜艇订单后,法国急需在东南亚找到新伙伴。然而,巴基斯坦宣称击落印度空军3架“阵风”的消息,如同一颗炸弹引爆了雅加达的质疑声。
印尼国防部去年高调宣布采购“阵风”时,将其称为“保卫群岛的利器”。法国达索公司承诺提供“交钥匙”服务,包括飞行员培训、后勤支持和模拟器建设,甚至计划帮助印尼本土企业参与战机维护。然而,这场看似双赢的交易背后,隐藏着印尼军方的战略焦虑。作为由1.7万个岛屿组成的国家,印尼空军长期依赖老旧的F-16和苏式战机,部分机龄超过40年,事故频发。尽管“阵风”号称“全能战机”,但其单价高达2亿美元,远超印尼年均92亿美元的国防预算。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在印尼签约“阵风”几小时后,立即批准向其出售36架F-15EX战斗机,总价139亿美元。这两笔订单合计220亿美元,几乎掏空印尼未来十年的军费储备。有分析认为,印尼试图通过“左右逢源”平衡大国关系,但其经济在疫情后尚未恢复,2023年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已升至40%,恐难支撑如此豪购。
法国急于扩大亚太影响力的野心,或许正将印尼推向地缘冲突的前沿。印尼网民愤怒质问:“用棕榈油换战机真的划算吗?”而澳大利亚核潜艇计划引发的地区军备竞赛,已让马六甲海峡成为潜在火药桶。若印尼真如宣传般用“阵风”和F-15EX封锁海峡,周边国家必不会坐视——新加坡的F-35B即将服役,马来西亚也在考虑中国战机。这场天价军购,究竟是护国利器,还是引火烧身的导火索?答案或许藏在雅加达捉襟见肘的国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