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手中的“阵风”战机被打爆,带来的第一个变化已经发生,手握81亿美元巨额“阵风”订单的印度尼西亚开始犹豫了。

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近日报道,这场针对“阵风”可靠性的质疑,目前主要来源于印尼民众之中,有网友认为“阵风”简直浑身都是“缺点”,性价比、作战能力、战略价值“一无是处”,还有网友献计献策,呼吁政府购买中国装备(比如名声大噪的歼-10CE战斗机),更便宜也更靠谱



印尼高层辩护:“阵风”也没有那么差

对于民间的呼声,印尼国会负责防务和外交事务的高官有话要说,他先是回顾了一下“坠机史”,表示F-16、F/A-18和F-22这样的顶尖战机都有过被击落或坠毁的历史,怎么能因此就说“阵风”不靠谱呢?

其次,他表示虽然有大量的证据指向了“阵风”被歼-10CE击落的事实,但还没有出巴基斯坦政府以外的权威渠道证实该消息,因此“阵风”被击落这件事,还有抢救一下的余地。

最后,该官员话锋一转,表示巴方的说法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印尼方面有必要重新“评估”一下这笔订单了。

无独有偶,韩国媒体那边也跟风表示“担忧”,称埃及正在和法国洽谈关于FA-50战机的订单,看完了歼-10CE的变现改主意了可怎么办?



从这种声音中我们不难发现,印巴空战中来自中西方顶尖战斗机的实战表现,正使得东南亚国家对西方主战装备的印象“重新洗牌”,本身这些装备价格就奇高,如今性能似乎也不太可靠,花天价请回来这么一尊“大佛”,换哪个国家也受不了。

印尼手中的主力战斗机为美制的F-16和俄制的苏-30,型号不算先进,兼容性也很差,空军整体出现较为明显的老化迹象,因此才痛下血本买来一批“阵风”。

但采购“阵风”也就意味着印尼方面要熟悉和重建一套全新的后勤体系,再考虑到印尼空军那不太可靠的后勤维护能力,以及该国对于战斗机来说十分恶劣的气候条件,接手这批“阵风”如何发挥作用,是一个巨大难题。

当然,想让印尼政府一口气放弃“阵风”肯定也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双方都谈了这么久了,但这也给了印尼方面一个机会,可以向法方多索要些实质性的好处



印尼将“讨价还价”,法方或许要“大出血”了

这种做法其实也是军售市场上常见的套路,但奈何法国方面还真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底气

印尼方面可能会借机质疑"阵风"实战效能,向法国施加谈判压力,以争取更优惠的条款;还可能要求法方进行更多的技术转让,升级国内军工产业;同时还会要求法方拿出一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印巴冲突中的问题不会再次出现。

这还不算完,法国“阵风”的销量不错,用户也遍布全球,在印度、埃及、卡塔尔、希腊等国均已服役;印尼、塞尔维亚、阿联酋都签了合同;巴西、沙特等国也曾表现出购买意向,照此看来,法方的麻烦还真不小。

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此次冲突暴露的装备效能差异,实质是军事技术代际更替与地缘经济格局变迁的双重映射。

中国通过歼-10CE等装备构建的"体系化军贸方案",打破了西方长期主导的高端装备市场格局。

这种方案不仅包含武器平台本身,更包含完整的训练体系、售后维护网络和协同作战系统,形成对传统军售模式的降维打击。

就算印尼等国短期内不会“调转车头”,长期来看也必将受到影响,意识到单纯采购先进战机无法解决体系作战能力短板,而中国提出的"全系统解决方案"正在改写军售游戏规则。

尤其是印尼空军的装备结构和印度十分相似,美制、俄制苏-30、巴制装备构成的"万国牌"装备体系,造成了维护成本高昂、战术协同困难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强行引进"阵风"后,若不能有效整合现有体系,反而会加剧这种碎片化状况



中国装备打破西方垄断,全球军售市场重新洗牌

因此我们也可以做一个推断,那就是印尼方面依然有可能会对歼-10CE的采购计划展现出兴趣,毕竟装备采购的本质是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印尼的岛国地理特征决定了其军费预算必须在海空领域间合理分配,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更合理的选择

这也反映出,当中国装备通过实战验证打破西方技术垄断时,带来的连锁反应将使得全球的军售市场重新洗牌。

这种变化将在未来将推动全球军贸市场向着全新的方向演进,也将迫使西方军工企业调整其长期行使的"技术溢价"定价模式,如果还是抱着固有思想不接受改变,只能面临在新一轮洗牌中被逐渐“淘汰”的未来。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可进一步扩大中国军工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这种良性竞争将推动国际军售市场向着更注重效能与性价比的方向发展。

至于西方所谓的“中国装备没有实战经验”、“中式装备只针对低端市场”、“中国装备先进是因为抄袭”之类的论调,更是可以从此“偃旗息鼓”。

最后,对于那些长期饱受“天价军售”之苦的国家来说,也可以更有底气地进行谈判,这种底气部分来自中国装备更灵活的采购条款,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套路不再好使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