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援引白宫声明证实,美沙两国签署总价1420亿美元军售协议,沙特承诺对美投资规模达6000亿美元。这份表面光鲜的"世纪订单"背后,沙特驻华大使馆同步发布声明,宣布与中国达成价值269亿元人民币的57项农产品协议。
华盛顿政界沉浸在协议签署的亢奋中时,敏锐观察者发现沙特的外交天平并未单向倾斜。沙特军方在沙漠中搭建起美制爱国者导弹阵地,中国运输车队却将沙特椰枣和乳制品送进北京超市,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揭示着中东地缘政治的新常态。
五角大楼资料图
五角大楼的协议清单显示,沙特军事力量将迎来全方位升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不仅要提供C-130运输机,还将协助构建覆盖红海沿岸的导弹防御网。波音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利雅得调试卫星通信系统,雷神公司的工程师则着手改造沙特陆军的数字化指挥体系。军售金额里藏着耐人寻味的细节——1420亿美元相当于沙特去年GDP的16%,这个比例打破了过去三十年所有国家的单笔军购纪录。
当美国防务承包商盘点订单金额时,青岛海关的检验员正在核对首批沙特进口生鲜水产品。北京签署的57项农业协议覆盖乳制品加工、海水养殖技术转让等细分领域,沙特环境大臣法德利专程带来沙漠农业节水方案,这些实打实的民生合作项目,与波斯湾上空盘旋的F-15SA战斗机形成微妙平衡。
F-15SA战斗机资料图
军火交易的镁光灯下藏着未解的悬念。尽管美沙双方闭口不谈,但《防务新闻》透露的F-35采购谈判仍悬而未决。这款单价1.2亿美元的隐身战机就像架在华盛顿喉咙上的双刃剑——既可能成为控制沙特的安全枷锁,也可能变成打破中东军力平衡的导火索。五角大楼的保密档案室里,关于向非北约国家出售第五代战机的风险评估报告已经积了厚厚三摞。
利雅得的外交智囊们显然深谙"鸡蛋分篮"的智慧。他们用美元买下美国的军事保护伞,转头就把石油人民币换成中国的农业技术。这种战略在具体数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对美军购金额虽高达1420亿,但折算日均支出仅相当于沙特石油出口收入的7%;而看似规模较小的对华农产品合作,却能为沙特创造11万个农业就业岗位。
石油资料图
地缘政治分析师注意到两个协议的时空巧合。美沙签约前48小时,中国外长刚结束对利雅得的访问;沙特环境大臣在京签署协议时,美国务院中东事务助理正在吉达磋商军售细节。这种精准的时间把控,如同沙漠商队计算绿洲间距般精确,既避免刺激华盛顿的敏感神经,又向北京展示足够的合作诚意。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的决策者或许需要重新审视中东棋局。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最近将亚洲投资比例提升至45%,这个数字在2016年还不足20%。当美国军火商忙着清点钞票时,中国企业的滴灌设备正在纳夫德沙漠改良盐碱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远比导弹发射井更能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