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厂构建“智库直通井站”帮扶体系
专家扑下身子当“驻井医生”
↑ 2025年05月07日 《胜利日报》一版倒头条 ↑
专家扑下身子当“驻井医生”
2025年05月07日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超君 通讯员 肖传平 李鹂静)4月18日,在孤岛东区15号配注站,油田化学驱团队三采工艺技术首席专家韩保锋正与注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员牟翔宇在药剂罐旁讨论药剂配方调整方案。
这是孤岛采油厂“专家结对帮扶”活动的一个生动剪影,也是该厂党委推动技术、管理、人才“三下沉”的实践缩影。
今年以来,孤岛厂聚焦老油田开发矛盾加剧、基层技术创新力量薄弱等问题,实施“专家结对帮扶”专项行动。通过构建“智库直通井站”的精准帮扶体系,首批6位帮扶专家下沉一线找症结,把脉问诊解难题,解决开发、生产、经营、安全、信息、人才等问题30余项,有效推动基层单位整体效能提升,探索出一条专家智力资源与基层生产需求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过去专家坐镇机关搞‘远程会诊’,现在要扑下身子当‘驻井医生’。”采油厂人力资源(组织)部副主任高东介绍,活动为期一年,每个甲方专家团队要帮扶乙方单位解决油气开发、生产运行、经营管理、安全环保等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持续推动理念更新、技术创新、管理革新,形成“日对接、周坐班、月复盘、季汇报”的常态化帮扶形式。
4月16日,采油厂生产运行专家燕中庆本月第三次来到采油管理三区,他面前的桌上摆放着三区的“影响产量的分级管理”方案。“这个施工方案需以单次影响的产量吨数划分界限,分级汇报、分级处置、分级负责。”他带领团队提出的“以产量为联动中心运行工作”意见,使孤南2斜64新井地面配套提前30天完成,施工效率提升30%。
在采油管理七区,由专家和技术骨干组建的帮扶小组正在绘制“问题树和对策图”。该区副经理马军指着作战图说:“专家们全面梳理目前存在的制约开发潜力释放的5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标注着解决路径和时间节点。”帮扶小组审核把关管理区待实施措施,从前期摸排、潜力分析、内容优化等方面全程参与,助力提高管理区措施成功率。目前,小组已开展现场帮扶4次,注采调配113井次、低液井治理14口,日增油40吨。
除了辅助决策和技术领航,专家们还优选各帮扶单位的高潜人才开展“导师带徒”,构建帮扶“成长链”。目前6名专家已签订师徒协议12份,开展各类培训指导7次。
采油厂还计划搭建“专家会客厅”“技术沙龙”等交流平台,促成帮扶对子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共享,将帮扶成功经验推广至全厂。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专家‘智囊’简单搭建一个载体平台,更是想通过这种形式,引导更多人才、政策、技术、资金等资源向基层配置,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为基层单位发展保驾护航,为老油田高质量发展‘第二曲线’上扬做好组织保障。”高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