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观世间万物,皆有灵且美。5月16日,由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宣城市人民政府指导,泾县人民政府、宣城市生态环境局主办,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办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城市主场活动在泾县举行。
宣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宣城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深植“生态立市”战略内核,迈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实步伐,全市空气优良率超90%,16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截至目前,宣城市共有34个各类自然保护地和13个国有林场,总面积11.65万公顷;现有野生动物434种、木本植物1492种,其中拥有扬子鳄、黑麂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银杏、银缕梅等6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2023年,我们正式启动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累计记录调查数据4万余条,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2千余条。”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束宁红表示,安徽省会同长三角兄弟省市持续深化区域共保联治,签署《关于共同加强毗邻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协议》,建立了积极有效的协同保护机制。
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近年来,安徽省全面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开展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下一步,安徽省将编制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从而与我省《实施意见》一道,搭建起安徽生物多样性保护总框架,为实现全省2030年乃至2035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目标提供“路线图”和“施工图”,持续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安徽力量。(记者 汪应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