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部分服役的军人都有退役的那一天。战士(义务兵)退役叫退伍,干部(军官)退役叫转业或复员。这就是干部与战士退出现役的称谓差别。

战士退伍后,一般都是哪里来哪里去, 农村兵退伍后回到参军时的农村,地方政府一般不负责分配工作;城市兵退伍回到参军时的城市,按照国家规定分配工作。

干部转业后,有不同的地域可以选择:或回到参军时的地区,或落户到配偶居住的地区,如果配偶随军,可以就近转业,转业后政府负责分配工作。干部如果选择复员,就与战士退伍时一样待遇,唯一不同的是干部复员时可以领取一笔较多的复员费。像我们八十年代中期干部转业,营级干部转业费不到2000元,营级干部复员费可以领到5000元左右。但是,干部选择复员也必须是哪里来哪里去,不能挑选落户地区。城市干部复员后国家虽然包分配工作,但是身份与战士退役一样,不能当干部,只能当工人。

有人问了,为什么干部明明可以转业到地方工作当干部,为什么偏偏要选择按战士复员回地方当工人。那个年代,干部与工人待遇差别是比较大的,像工资和住房都不太一样。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转业干部没有地区落户指标。

部队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干部转业名额,有了名额你才能转业,没有名额你就得在部队继续服役。干部转业落户到某个地区,地区要有落户指标,没有落户指标,部队就不能让你转业,因为转业后无法在这个地区落户。这就是当年我们服役时的“部队干部转业名额”和“转业干部落户指标”。名额和指标,缺一不可,只有两项都齐活了,部队才会批准你转业,你才能有地方安家落户。

为什么有的地区落户指标管理的非常严格呢?以至于很多想转业的干部,因为没有落户指标而迟迟无法转业。这就是一些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采取控制人口扩张采取的一种方式。一旦没有落户指标,转业干部就能随意转业进京(前提是符合进京条件)。一个转业干部可能还拖家带口,一人回京,配偶和孩子都要随同进京,落户北京。所以,一些大城市采取每年只配给部队一定数量的转业干部进京指标,来放慢人口扩张速度。

很多从大城市入伍的干部,或是配偶在大城市的干部,虽然部队批准你转业了。但由于长时间无法拿到地方给部队的落户指标(指标也要排队等候),无法转业,非常焦急。最后一些干部只好放弃转业,选择复员了。

军人复员不用指标,哪里来哪里去,回大城市落户不限名额,唯一的就是身份的转变,按战士退伍处理。这样一来,自己可以回到大城市,如果有孩子,孩子可以随复员军人(女军人)落户城市。配偶不能随复员军人落户,如果配偶也是军人的话,只有等候到今后有指标再转业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