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64岁的前央视主持人徐俐晒出了自己在北京的小院。
这让许多人都十分的好奇,怎么名人也住农村的平房啊。
本文图片、描述源于网络,旨在弘扬正能量,无不良引导。若涉版权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即刻删除。内容信息可靠,部分情节为提升可读性或有虚构,仅供参考,望理智阅读
徐俐表示,自己最近一直在忙工作,很久没有回院子了,这次回村,直接瘫在小院藤椅上晒起了太阳。
从视频里可以看出,这地儿放眼望去全是绿树、电线杆,连栋高楼影子都见不着,妥妥的乡村田园风光。
不过可别小瞧这平房,价格可不便宜,而且被她捯饬得十分气派,六七间朝阳大房,客厅、餐厅、卧室样样齐全。
而且沙发也是真皮的,客厅的巨幅油画看上去也是十分的高档。
家具都是实木的,柜子里还藏着不少好酒,处处都能看出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要说最让人羡慕的还得是那超大院子,四五个花圃错落有致,在里头跑步都不觉得挤。
徐俐还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打理日常,她还专门准备了小本本,详细记录着每种花卉的日照时长和浇水规律,把乡村小院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让人好生向往。
2021年,《中国新闻》的直播间里,徐俐完成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亮相。
这位播报过香港回归时万人空巷的欢庆、见证过伊拉克战争硝烟弥漫的“国脸”主播,在全国观众的注视下,轻轻放下了话筒,转身告别了奋斗29年的主播台。
镜头前她永远是那副干练模样,播报时字字铿锵,眼神坚定,活脱脱是中国对外传播的一张闪亮名片。
谁能料到,卸下职业光环后,她一头扎进了北京郊区的田园生活。
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备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日常。
其实这处世外桃源,徐俐早在15年前就悄悄置办好了。
在央视忙碌的那些年,这里就像她心里的“秘密基地”,工作累了、倦了,想想这片土地,心里就有了盼头,也算是提前为退休生活埋下伏笔。
在这片田园生活里,徐俐的第二任丈夫张天蔚绝对是个“关键先生”。
这位前《北京青年报》评论部主任,二十年来默默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
当年徐俐带着儿子独自生活,张天蔚也刚结束十年婚姻,两人因为一次采访相识。
相似的人生经历,再加上都爱看书、热衷户外运动,一来二去,两颗心就凑到了一起。
外界总爱议论“女强男弱”,但他们根本不往心里去,坚定地走到了一块儿。
如今在徐俐的社交平台视频里,张天蔚简直是“全能型选手”。扛着单反追着徐俐拍挖红薯、剪花枝的样子,活像个专业跟拍。
帮忙打理花园时,不小心踩坏鸢尾花,被老婆“教训”还搓着手傻笑。
徐俐直播时,他就安静地当小助理,递水、调整设备,全程在线。
网友看了他俩的日常,纷纷调侃:“这甜度超标了,比偶像剧还上头!”徐俐自己也忍不住“凡尔赛”,直说丈夫的宠溺让她感觉“血赚”。
从聚光灯下的新闻主播,到田园里的快乐农夫,徐俐的人生剧本,着实让人羡慕。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张天蔚对徐俐与前夫所生儿子皮特的态度。
尽管自己没有生育子女,张天蔚却将皮特视如己出,从未强迫徐俐再生一个属于他们两人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子俩会并肩修剪果树,逢年过节一起张罗家宴。
徐俐曾在采访中坦言,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为张天蔚再生一个孩子。
正值她事业上升期,张天蔚心疼她的身体和职业发展,主动提出不要孩子。
这份牺牲与理解,成为两人婚姻中最深厚的基石。
如今退休后,他们在北京郊区的小院里,用共同经营的生活弥补了这份遗憾——不是通过生育新的生命,而是通过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与一般退休人士不同,徐俐的田园生活并非完全与世隔绝。她偶尔会重拾话筒重返央视,参与《非遗里的中国》等纪录片的拍摄。
在自制的访谈节目里,她与倪萍、敬一丹等老友围炉夜话,探讨现代女性的成长命题。
这种"半退半进"的状态,让她既能享受退休的自由,又不完全脱离专业领域,而是在自由和事业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过得有滋有味,一点也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