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欢迎关注

1991年,北京东四胡同,杜月笙幼子杜维善攥着泛黄地契,被眼前一幕惊到:20多户人家挤在父亲当年为孟小冬置办的四合院里,开出高额搬迁条件。

没想到杜维善大手一挥“不要了”,还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价值3.5亿的367枚萨珊王朝金币!



这套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四交子胡同8号的四合院是当初杜月笙为孟小冬购置的。后来,孟小冬跟杜月笙回上海生活,院子交给弟弟照管。

1949年,杜月笙携全家迁居香港。临终时将这处遗产分给了杜维善。1991年,杜维善带着地契从加拿大回到祖国,想收回院子。

当推开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20多户人家将三进院子隔成了鸽子笼。

住户们听说杜维善来意后,纷纷不认。“我们也有证,在这里都住40年了......”还有人直接狮子大开口,要让我们搬走,除非每户补偿百万。

杜维善只好去找相关部门,这才得知四合院早在1962年就被房管局接管,分给20多户当宿舍,后来又遇到房改。

“霍家在广州的老宅也要不回来了,就干脆捐给政府办学校,留了好名声......”

当文化干部提起霍英东捐宅办学的旧事,杜维善突然想起40多年前香港杜公馆那个雨夜:父亲弥留之际烧毁所有借据的火光,把墙映得忽明忽暗。

孩子们不解,杜月笙却说:

“我这辈子只做雪中送炭的事,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更不希望在我死后,你们四处要债......”

既然如此,何必勉强?杜维善将地契揣进口袋,大手一挥,这四合院不要了!



随后,他前往上海曾经的老宅、如今的上海市博物馆,一个惊世决定正在酝酿。

在参观钱币馆时,馆长指着一枚有残次的金币说:“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古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币,国家一级文物。听说杜先生也爱收藏,您见过吗?”

没想到杜维善却笑着说:“这也能算镇馆之宝啊?不瞒您说,我收藏了不少,改天我送你们两三百枚。”

馆长笑而不语,心想这杜公子可真会吹牛!

没想到一个月后,杜维善果真捐了萨珊王朝金币,足足367枚!

馆长激动坏了:“我还以为您来老宅收租的,没想到却捐了这么多珍贵文物。”

杜维善笑着说,“我还有很多藏品,等整理好了全部捐给国家!”

古波斯萨珊王朝是1000多年前存在于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王国。王朝覆灭后,一些贵族带着金币沿着古丝绸之路逃到了中国。

金币数量极为稀少,收藏价值极高,被誉为世界上最珍贵的金银币之一。



杜维善捐出的367个金币,价值3.5亿人民币。他为何要捐给国家呢?

父亲临终的嘱托,他一直不曾忘记:“永远不要踏入黑道,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父亲去世后,杜家一落千丈,母亲姚玉兰却重视子女教育。



杜维善中学毕业后,考入了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地质学专业,一直勤工俭学。后来,他与大学同学谭端言结婚,先后做过牛羊、银矿、石油生意,积累上亿家财。

生意之余,杜维善对古钱币产生了浓厚兴趣,利用闲暇时间深入研究丝绸之路,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刚开始时,为了换取2枚罕见的萨珊金币,杜维善曾将新房抵押出去买币。

妻子气得大骂“你疯了吧?”杜维善赔着笑:“我不出手,这些金币就可能流落海外。我保证把房子赎回来,这金币一定会升值!”



果真如他预见的一样,古币一路升值。如今,国家研究古丝绸之路,他认为“只有这些文物回到祖国,才算是真正回了家!”

从1991年起,杜维善先后7次向上博捐赠了2128枚古钱币,总价值高达18亿。

姐姐杜美如知道后,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它们都是你的命根子,你捐出来,实在难得!”

2020年3月7日,他在加拿大温哥华安详离世,享年88岁。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那套四合院后来被人花重金买下,改造成“孟小冬故居”。

故居里的一砖一瓦,上海博物馆的古币,都在向游人无声诉说杜维善先生的家国情怀与大爱精神!



幸得文史相依伴,从此阡陌多豁达

愿同频的人,都能在这里相聚,感谢您的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