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车,提行李箱“跨栏”?

市民反映324路夜宵车部分站点设置不合理

近日,市民许先生通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平台反映,他从外地乘火车抵沪后,搭乘324路夜宵车回家,不料在老西门站下车时,却发现车门一开正对着一排隔离栏,只能翻越栏杆、穿行非机动车道,才到达人行道——而他手中还拖着一个行李箱。

324路是连接上海火车站与南浦大桥的夜宵公交线路,全程约30至40分钟,共设15个站点。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其中部分站点的确存在进出站不便、安全岛缺失等问题。

5月13日凌晨,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民反映的站点位于复兴东路靠近中华路一侧,紧邻地铁老西门站7号口。站点本身设在人行道旁侧,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沿路设置了金属隔离栏,贯穿整条马路,一直延伸至路口斑马线处。这里的栏杆设计是考虑到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数量较多,防止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穿行,减少交通安全隐患。但也导致公交车进出站时,车门均紧贴栏杆,乘客只能“跨栏”上下车。

“要是晚上一个人提着箱子下来,非机动车又多,就很容易慌乱,特别是刚好绿灯放行的时候,车一辆接一辆呼啸而过,真的很危险。”市民许先生说。

记者搭乘324路实测发现,公交靠站时车身贴近栏杆,后方仍有数辆机动车尾随。乘客在此下车,若不迅速跨过高度约80厘米的栏杆,就会站在车流与非机动车之间,安全隐患明显。尤其在复兴东路过江隧道对非机动车开放后,该路段成为夜间跨江非机动车的主要通行路径,即便是凌晨时分,也有大量电瓶车和自行车高速通过。

然而,对向的同一线路站点(南浦大桥往上海火车站方向)的设置就显得较为友好:该站设在复兴东路马路对面,站点前的隔离栏已被拆除约1.5个公交车车身长度,为公交车提供了充足的靠边空间,乘客上下车可直接走上人行道。

市民建议复兴东路南侧公交站可以参考对向站点进行改造:去掉两三段栏杆,空出五六米的进站空间,方便乘客上下车。同一条复兴东路上的451路等公交站点,还在候车点设置了水泥安全岛,用于分离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道,宽度约四五十厘米,可容一人站立和通行,为乘客提供了上车缓冲区,既不阻碍非机动车通行,也增强了乘车安全感。

除了老西门站,市民还反映324路途经的“北京西路成都北路”站点也存在上车不便问题。记者来到北京西路成都北路路口发现,北京西路中央有一条绿化带隔开主路与辅路,公交站点标识位于辅路靠近人行道一侧,理论上应引导车辆右转驶入辅路靠站。但有市民称,部分夜宵车班次并未驶入辅路,而是直接停在北京西路主路靠近绿化带的位置,乘客需穿越绿化带后上车。

记者实地乘车发现,绝大多数班次的公交车会提前变道打灯,从北京西路右转驶入北京西路辅路靠边停车。因辅路紧邻一个加油站,少数时段会出现前方车辆短暂停靠或出入导致通行受阻,转弯困难时,才会临时选择在主路停靠。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段绿化带中央确实已被踩踏出一条小径,露出了泥土。“公交如果没有靠边停,就得踩着草地上下车,特别是下雨天,一脚踩上去又滑又脏。”一名在附近工作的市民说。

对此,黄浦区市政管理部门回应称,已收到相关建议,将前往现场实地勘查,评估栏杆调整等可行性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优化措施,提升夜间公交乘车便利性和安全性。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王一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