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是美德,年轻人要尊重老人,老人也要爱护年轻人。



但现实中不乏上演了老人倚老卖老、年轻人不尊重老人的一幕幕场景。尤其在公共场合得以体现。

在高铁、在地铁和公交车等,老是出现霸座不让座的画面。

5月15日,有网友爆料,上海地铁上演出了一场“让座大战”。在地铁车厢内一位大爷和年轻小伙为“爱心专座”起了争执。



在一节车厢内,只见一名穿短裤的年轻男子戴着耳机专注地看着手机,可他坐在有“爱心专座”标识的座位上。

年轻小伙身旁站着一位穿着马甲,头发有些花白的老大爷,对着一位坐着的小伙子说,麻烦你让一下,嘴里念叨着“谢谢”。

可是坐着的小伙没反应,大爷无奈表示“怎么回事啊?”接着大爷情绪激动地拉拽,“我83岁了,年轻人,给我让一下。”





老大爷有点儿急眼了,旁边人也劝不动他,老人力气大又倔。

可这小伙就是坚持不让,称我本来是想给老年人让的,但这种态度,我怎么让。

“我不是跟他抢,我是给他上课。”老大爷更生气了。







其实这个时候两人都在撑硬,小伙会更硬,看他态度越不好,就越不让。在大庭广众中之下,两人都下不来台。

让了,小伙子觉得没面子,不让,老人又觉得没面子。

要是一开始大爷看到对方无动于衷就放弃,要是小伙看到身旁的老人就主动起身让座。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原本曝光,老大爷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无理取闹,是小伙一开始冷眼旁观,无动于衷。

大爷很礼貌地拍了小伙问他:能不能让个座?谢谢!

可是小伙不搭理人,令大爷很生气,到后面情绪越来越激动。



以我自己经历,看到头发花白的老者,别说坐在“爱心座位”上,就是普通座位也要起身让座。假如自己占了“爱心座位”,看到老年人站在身旁,那时的感受应是如坐针毡。

5月16日,上海地铁官方回应,地铁车厢设“爱心专座”,未强制年轻人必须让座。正在核实是否发生在上海地铁车厢。



“爱心专座”倡导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让座,但并非法律强制义务。若乘客因身体疲惫等原因不愿让座,地铁方也不会强制。

有人认为,爱心专座不存在让不让的问题,它就是属于符合条件的乘客去坐的,当没有符合条件的乘客时,其他乘客可以暂时坐一坐,当出现了符合条件的乘客,你就必须起来让座。



还有人认为,现在大环境这么卷,年轻人这么累,而老年人清闲自在。何必为难年轻人。不要道德绑架!



也有人认为,爱心专座必须让,这是社会公德。 要不人家为啥要贴上爱心坐的标签呢?



还有什么坏人变老了,拿着退休金抢鸡蛋,这种言论也是无聊至极。

官方回答也没错,让座这是得自愿,按法规做公民,年轻人也不容易。

正常情况下,非特定困难人群,尽量不去坐爱心专座。即使坐了,有需要帮助的人,也应主动让座。

如果设了老弱病残孕专座,遇到老弱病残孕乘客,年轻人就应该义不容辞地让座,否则,设老弱病残孕专座还有什么意义?



早些年没专座该礼让的也礼让,尊老爱幼需要倡导,但也是当事人自愿行为,强制不好,容易引起年轻人反感,适得其反。

人人有爱心,每个座位都是爱心座,让座是美德,美德不是法律规定但高于法律的要求。

虽然不是法律规定,既然有图有标识,那就是一种明示。至于你肯不肯让,没有强求,只是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而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