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为了早日上前线杀敌,我党作出了巨大的让步,同意将陕北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

除了这两支部队外,很多人不知道,当时我党还掌握着一支抗日武装,兵力高达11个军。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东北三省沦陷后,为了反抗日寇的侵略,不少地方都自发成立了抗日义勇军和游击队。然而,这些抗日武装缺乏统一领导,多数时候各自为战,协同配合不足,因此对日寇的打击效果有限,且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后来,由满洲省委出面整合这些抗日力量,统一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指挥,东北的抗日武装凝聚成一股有力的力量,对日伪军构成了更大威胁。在我党的领导下,东北抗联运用伏击、奔袭和运动战等战术,在白山黑水间多次与日伪军交战,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由于连战连捷,抗联很快就打出了名声,不少热血青年纷纷前来参军。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东北抗联已经发展到了11个军,3万多人的规模,兵力是新四军的三倍。抗联的发展壮大引起了日军的恐慌,他们出动了两个师团5万余人,在大批伪军的配合下,于1938年的春季对东北抗联发起了大举围攻。

赵尚志、杨靖宇和周保中等抗联将领率部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多次以弱胜强。日军见强攻无果,便开出高额悬赏收买叛徒。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叛变投敌,出卖了抗联的补给点。



当时东北抗联并没有像八路军和新四军那样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补给点基本上都设在高山密林当中。

叛徒投降日寇后,为了邀功领赏,把这些补给点都告诉了小鬼子。日军随即出动重兵,将这些补给点一一摧毁。

东北抗联本来就没有根据地,现在又失去了补给点,瞬间陷入了粮食和弹药严重短缺的困境。然而,赵尚志、杨靖宇等人并未屈服,继续率部与敌人战斗。最终,由于叛徒的出卖,赵尚志和杨靖宇双双壮烈牺牲。此后,东北抗联的处境愈发艰难,人数锐减至不足千人。

为保存革命力量,周保中带着剩余的抗联官兵前往苏联。三年后,他们重返东北,与苏联红军一同对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为东北全境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据统计,从1931年至1945年的14年间,东北抗联共消灭日伪军18万余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大授衔时,一千多名开国将帅中仅有7人出身于东北抗联,且均为少将军衔。这主要是因为东北抗联的主要领导人如杨靖宇、赵尚志等均在战场上英勇牺牲。若他们健在,很可能会被授予上将军衔。

实际上大授衔的时候,东北抗联的旗帜人物只剩下了周保中一人,当时他已经不在军中任职,因此没有获得军衔,但却获得了三枚极为宝贵的一级勋章,这也是对他为中国革命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