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管局在官方网站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公告,披露南京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销售的一款即食绿心猕猴桃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公告显示,该批次猕猴桃(生产日期:2025年4月7日)被检测出含有0.085mg/kg的氯吡脲,远高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的0.05mg/kg限值。
图源: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管局
据了解,氯吡脲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俗称“膨大剂”,可用于促进果实膨大。然而过量使用不仅破坏果实自然生长节奏,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隐患。研究表明,摄入超标氯吡脲可能对肝脏、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甚至存在潜在致癌风险。针对此次事件,盒马方面回应称,正在向供应商了解详细情况,并承诺将妥善处理涉及该批次商品的消费者诉求。但这一回应显然难以平息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图源:国际投行研究报告
事实上,这已非盒马首次陷入食品安全风波。近年来,盒马多次被曝食品添加剂超标、标签不规范、食材有异物等问题。2022年12月,据上海市场监管官微发文通报,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宝山第二分公司销售的鲜活罗氏沼虾,被检出广谱抗菌药恩诺沙星超标5倍以上。2025年3月,网友吴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在盒马X会员店上海高青路店购买的冷冻大馄饨中嚼到异物,吐出后发现竟是一整只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