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州区上西街道,“大家的事儿大家议”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基层治理模式。面对群众需求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辖区各村(社区)以“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商量成好事”为原则,持续助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有效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不足、邻里矛盾突出等基层治理难题,让“协商议事”化解群众“心头事”。
有事来协商
民呼有应搭建协商平台。4月初,市政协委员罗凤、区政协委员江雪华在上西街道江北社区走访调研,社区居民反映因社区桃园产业道路未硬化,在雨天易积水、泥泞,车辆和行人通行存在滑倒、侧翻等安全风险,晴天时未硬化道路车辆经过时会扬起大量尘土,不仅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也不利于生态保护,不利于桃园产业发展。两位委员了解情况后,拟定把此问题作为一个协商议题,报上西街道联络委,通过与区农业农村局衔接沟通,初步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上西街道联络委再报区政协备案。
民需有为丰富协商主体。4月28日,按照协商议事会工作规则和议事流程要求,围绕产业路硬化议题召开了协商议事会。议事会上召集人江雪华简要介绍本次协商活动的议题、主要内容、议事规则等,参会人员分别进行了发言,最终形成了协商成果。为了更好地解决居民在协商议事会上提出的各种问题,江北社区积极探索以市区政协委员、社区党组织书记、“两委”班子代表、居监会成员代表、法律工作者、居民代表及利益相关方等为协商主体的“1+6+N”议事机制,不定期开展集中议事,充分听取居民意愿,重点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齐心共筑协商“同心圆”。
江北社区产业道路硬化前
民忧有解落实协商成果。由协商会议确定道路硬化资金由区农业农村局项目资金解决,设立专门的资金监管账户,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审批和公示制度,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道路硬化建设上,保障项目顺利推进。道路硬化实行村民自建,区农业农村局、上西街道办事处、江北社区、居民代表等议事方参与项目监督,对道路硬化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进行全程监督,社区做好后期管护,定期对道路进行维护保养,持续发挥道路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项目完成后,组织开展协商成果转化效果评估,通过实地查看、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各方对道路硬化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参考,不断优化辖区“有事来协商”机制和成果转化流程。
江北社区产业道路硬化后
截至目前,上西街道通过协商议事共征集意见建议10条,协调解决老旧小区外墙渗漏、墙皮脱落、管道堵塞、飞线充电、产业道路不畅等民生问题5件。下一步,上西街道“有事来协商”将持续探索协商议事工作机制,听民意、聚民智、察民情、解民忧,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韩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