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广告信息
近日,在迤那镇千余亩苹果种植基地,一场关乎丰收的“精准博弈” 正在上演。200余名务工群众手持剪刀穿梭林间,“咔嚓” 声此起彼伏,熟练地进行着疏果作业。
务工群众正在疏果(彭凯 摄)
“疏果的时候,要注意留住中心果,将旁边的多余小果剪掉。弱枝果要舍得剪。” 果园内,威宁产投生态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迤那基地技术负责人靳小岗一边现场示范,一边向务工群众传授疏果诀窍。他托起一串幼果进一步解释:“每根枝条间隔20-25厘米保留一枚优质幼果,多一颗抢养分,少一颗亏产量。”
疏果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当地群众的“致富钥匙” 。“我在基地干了好几年,保底工资一天80元,加上计量收入,每月能挣3000多元。” 果园深处,正在忙活中的务工群众陶竹姐向记者细数起基地务工的好处。
务工群众正在疏果(彭凯 摄)
像陶竹姐这样在威宁产投生态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迤那苹果种植基地的“产业群众”,每天有200人左右。“仅疏果期间,基地的用工量就有4000人次以上,按照每亩地全年用工16人次计算,种植面积1628亩的苹果种植基地,全年用工需求在26000人次以上。”靳小岗说。
作为威宁4个万亩以上的苹果生产优势区域的迤那镇,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引擎”。2024年该基地产出优质苹果4600吨,市场均价在6000元每吨左右,产值超2700万元。而1628亩标准化果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也带动迤那镇超千余农户参与种植,全镇苹果种植面积达14000亩,户均年增收超万元。
务工群众正在疏果(彭凯 摄)
与此同时,威宁产投生态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还在迤那镇、牛棚镇、中水镇、观风海镇建设了7个苹果种植基地,其中6个基地已挂果产生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群众增收致富。
“从管护到采摘,基地里工作不断档,我们就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赚,学会技术还能自己跟着种。”陶竹姐说。
威宁产投生态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苹果基地一角(岳刚 摄)
在威宁的水果产业版图上,迤那镇的万亩苹果是“阳光小甜心”的核心产区之一,但“天生好物”的“阳光威宁·浪漫草海”远不仅如此。近年来,威宁着力构建了“5+2”产业发展体系(马铃薯、蔬菜、烤烟、苹果、养牛五大主导产业和火腿、荞麦两大特色产业),以苹果为主的高原山地精品水果产业,逐步实现了产业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品牌价值为12.50亿元的高原“阳光小甜心”苹果、遍布全域的玛瑙红樱桃、声名远扬的“海田软籽石榴”,以及四季不断、种类繁多的柑橘、蜜柚、蜜桃等等,汇聚成高原特色水果产业的宏伟版图,让曾经的荒坡变身成山地的“立体聚宝盆”。
威宁产投生态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苹果基地一角(岳刚 摄)
据威宁农业部门统计,截至2024年底,威宁全县各类水果种植面积超过24万亩,其中威宁苹果挂果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
暮色渐浓,疏果群众踏上归途,枝头留存的幼果在晚霞中汲取养分,悄然生长。在乌蒙山区,这些被匠心守护的高原“阳光小甜心”,正以累累硕果,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答卷。
威宁融媒记者 彭 凯祖海雪岳 刚
编辑:马召凤 ▏责编:陈武帅 ▏编审:何 欢
终审:赵 杰 ▏监制:马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