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伏案工作的小李发现,这两年连最宽松的连衣裙都绷得呼吸不畅。明明吃得不多,小腹却像发酵面团般松软鼓起,爬两层楼就气喘吁吁,连体检报告都跳出“脂肪肝”警告。试过节食、代餐却总在反弹中循环,直到市中医医院推拿科陈传宝主任把脉时说到“痰湿困脾”——小李这才明白,原来那些午后犯困、舌苔厚腻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经过三个多月的推拿与针灸治疗,配合祛湿健脾的中药调理,现在晨起照镜子竟能看见久违的腰线,更重要的是,那种身体像裹着湿棉被的沉重感终于消失了。

中医在减肥方面,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改善体质、调节脏腑功能、促进代谢来达到减脂效果。市中医院推拿科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运用以下几种安全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

原理: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抑制食欲、促进代谢和脂肪分解。

常用穴位:

中脘、天枢、足三里: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丰隆、阴陵泉:祛痰湿,适合痰湿型肥胖。

带脉、关元:促进腹部脂肪代谢。

方式:传统针灸、电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埋线等。

注意:需持续疗程,配合饮食控制效果更佳。



·中药调理

辨证施治:需根据体质选择药方,常见类型:

痰湿型(体胖松软、易疲劳):用二陈汤、平胃散等。

脾虚型(食欲差、腹胀):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

肝郁气滞型(压力大、便秘):用柴胡疏肝散、大柴胡汤。

湿热型(口苦、便秘):用防风通圣散。

单味药:山楂(消食)、荷叶(利湿)、决明子(通便)等可泡茶辅助。

注意:避免长期依赖泻药类中药(如大黄),可能伤脾胃。



·推拿

原理:通过手法刺激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脂肪代谢。

常用手法:

腹部推拿:顺时针揉腹,点按天枢、大横穴。

经络拍打:敲打胆经(大腿外侧)、带脉(腰部两侧)。

穴位按压:每日按压足三里、丰隆等穴位。

注意:需长期坚持,可结合精油或刮痧增强效果。



·拔罐疗法

原理:通过负压刺激局部穴位,促进气血循环,祛除湿气。

适用部位:腹部、背部(膀胱经)、大腿等脂肪堆积处。

注意:皮肤敏感者慎用,避免过度拔罐导致皮下淤血。



·饮食调理(药膳)

原则:清淡饮食,减少油腻、甜食,根据体质调整:

痰湿型:多吃薏米、冬瓜、赤小豆。

脾虚型:山药、莲子、芡实煮粥。

气滞型:陈皮、玫瑰花泡水。

代茶饮:

荷叶山楂茶(荷叶3g + 山楂5g + 决明子5g)。

茯苓薏米茶(茯苓10g + 炒薏米15g)。



·传统运动疗法

八段锦/五禽戏:调节气血,增强代谢。

太极拳:改善身体协调性,缓解压力性肥胖。

穴位拍打操:重点拍打带脉、胆经等部位。



注意事项

真正的改变始于读懂身体信号,那些“喝水都胖”的无奈,或许藏着脾虚湿困的体质真相。中医减肥需辨证论治,专业医师诊断体质后再选择方法。切忌采取过度节食或滥用泻药等极端手段,以免加重脾胃损伤。对于BMI≥28的严重肥胖人群,需融合现代医学理念,结合科学饮食、运动及必要医疗干预。中医调理尤其适合因脏腑功能失调(如湿浊内蕴、脾胃虚弱)引发的肥胖,但需耐心坚持1-3个月方能显效。建议选择正规中医院或诊所,避免盲目跟风“秘方”或“快速疗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