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万事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年轻时总觉得日子长,串门聊天、喝酒下棋,走到哪都能热热闹闹凑一桌。可等白发爬上鬓角,腿脚也没那么利索了,才发现老祖宗说的“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有多实在。
小区里的张大爷前阵子去老伙计家喝茶,顺口提了句对方儿子相亲的事,结果被误会成“多管闲事”,两家到现在都没来往。还有隔壁李阿姨,去亲戚家串门,看见人家新买的电视念叨了句“浪费钱”,转头就被亲戚在背后说“酸溜溜”。这人老了啊,真不是所有门都能随便进。有些地方,不去是糊涂,去了就是拎不清。
一、混得好却爱炫耀的人家,去了徒增烦恼
老话说“财不露白,富不炫声”,可偏偏有人就爱反着来。对门赵叔的老同学,退休后发了笔小财,家里装修得金碧辉煌,每次赵叔去串门,人家不是显摆新收的古玩,就是炫耀儿女给买的进口保健品。赵叔回来就唉声叹气:“同样是退休,人和人的差距咋这么大?”
更气人的是,有些炫耀还带着“暗戳戳”的比较。我表姐夫的姑姑,每次见面都拉着表姐说:“我孙子考上名校了,你家孩子咋样?”表姐明明心里窝火,还得赔着笑脸。这哪是串门,分明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古人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遇到爱炫耀的人,咱躲远点才是真聪明。去人家家里看一场“炫富表演”,回来整夜睡不着觉,图啥呢?不如在自家阳台种种花,听听收音机,日子过得舒心比啥都强。
二、爱传闲话、搬弄是非的人家,去了惹一身麻烦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话放在爱嚼舌根的人身上,一点没错。楼下王婶就吃过亏,去邻居家唠嗑,听人家说小区里谁谁离了婚,她转头跟别人说了,结果被当事人听到,闹得两家在小区群里吵翻天。
还有些人专爱打听隐私。我认识的刘大爷,每次去亲戚家,总有人问:“退休金多少?儿女给赡养费吗?”问得他直想躲。老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和爱传闲话的人待久了,不知不觉就成了是非的“中转站”。
前几天看新闻,有位老人去朋友家串门,听了几句“内幕消息”,转头就跟别人说,结果差点摊上官司。这把年纪了,犯不上为了听几句热闹,把自己搭进去。远离那些“是非窝”,耳根子清净,日子才能过得踏实。
三、关系微妙、有矛盾的人家,去了只会更尴尬
“清官难断家务事”,亲戚朋友间有些矛盾,躲着不见还好,硬凑上去只会火上浇油。我表舅和堂弟因为分老家的房子闹得不愉快,结果表舅抹不开面子,硬去堂弟家串门,饭桌上话不投机,差点又吵起来。
还有些人,表面客客气气,心里却记着陈年旧账。李奶奶和对门王奶奶,年轻时因为停车位吵过架,几十年过去了,王奶奶突然热情邀请李奶奶去家里吃饭,李奶奶心里直打鼓:“这葫芦里卖的啥药?”最后找借口没去,后来才知道,人家是想让她帮忙带孙子,不想欠人情!
老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好汉不走回头道”,关系僵了的人,就别硬凑了。去了尴尬,说话也得处处小心,何必给自己找罪受?留几分体面,各自安好,反而更自在。
四、过得太惨、总抱怨的人家,去了耗光精气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消极的人待久了,再好的心情也会被影响。我们楼的孙阿姨,每次去闺蜜家串门,对方不是抱怨儿女不孝顺,就是哭诉身体不好,孙阿姨回来后能郁闷好几天。
有些老人把“倒苦水”当成了习惯,一见面就拉着你说个没完。我爸的老战友,每次聚会都唉声叹气,说自己退休金少、老伴脾气差,搞得大家都没了兴致。老话说“自助者天助,自弃者天弃”,总听别人抱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自己的正能量都吸走。
与其去听别人倒苦水,不如和心态好的老友下下棋、散散步。生活已经够难了,何必再给自己添堵?
夕阳西下,坐在小区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突然明白:人老了,要学会给自己“做减法”。有些热闹,不凑也罢;有些门,不进更好。守好自己的小日子,和聊得来的人聚一聚,和舒心的人说一说,这才是真正的高情商。毕竟,活得通透自在,比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