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印度政府宣布关闭位于杰纳布河上游的巴格利哈尔水电站大坝所有闸门,再度切断对巴基斯坦的供水,而这也是自4月22日冲突以来的,印度第三次将水资源武器化的行径。
因此面对着印度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行动,巴基斯坦选择亮出战略性大坝项目,终于打破印度对印度河上游水权的长期钳制,将历史性断水危机化解于无形。
印巴冲突的加剧
自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枪击事件引发冲突以来,印巴双方在多领域展开激烈对抗,无论是在军事对抗,还是在非军事施压下,双方之间的局势都呈现出了一种螺旋式升级态势。
在军事上,印度发动"朱砂行动"空袭巴控克什米尔9处目标,巴方则使用歼-10C战机击落5架印度"阵风"战机,并以CM-400导弹摧毁印军S-400防空系统。
双方在克什米尔上空形成3.5分钟航程的"高危对峙圈",伊斯兰堡机场更是曾因此进行过紧急关闭,只为保障航线的安全。
巴方网络攻击导致印度70%电网瘫痪,同时摧毁旁遮普邦的"布拉莫斯"导弹库,印度则对巴农业灌溉系统实施精准打击。
甚至巴方还进行过明确警告的,称其130枚核武器"不是摆设",印度则启动50年来首次全国民防演习,双方核弹头总数达340枚,双方之间的核威慑局势也是发生了进一步的升级。
而在非军事对抗上,双方都有在外交与经济上进行尝试的,意图在此领域中向对方实施外交与经济的绞杀,以此来达到自身的目的。
印度驱逐巴外交官、关闭陆路口岸及港口,而巴方则是暂停印航班过境并中断双边贸易,双方在联合国互相指控对方违反国际法。
双方之间你来我往的,形成了一种紧张对峙的局面,但在这其中,被充当成了催化剂的,显然就印度将水资源武器化的行径,而这也是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的存在,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谴责。
印度的三次挑衅
印度三次切断杰纳布河水源(4月24日、5月4日、5月14日),并威胁"一滴水不流向巴基斯坦",导致巴农业产量腰斩。
印度于4月23日宣布暂停执行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切断巴基斯坦90%农业用水来源,直接违反条约第12条“不得将水资源作为政治或军事工具”的强制性规定,该条约由世界银行担保,具有国际法约束力。
根据该协定,印度虽掌控杰纳布河等西部河流上游,需保证巴基斯坦获得最低水量以满足农业与民生需求,然而印度以“报复克什米尔袭击”为由,宣称“不允许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
此举导致杰纳布河下游水位骤降,河床裸露,巴基斯坦80%依赖该水系的农业灌溉与3000万民众饮水面临绝境。
而不仅是水资源的缺失,印度控制着上游阀门,对巴基斯坦实施“断水-泄洪”双重打击的行径,不仅是在巴方农业根基,更是在制造着人为灾害,为当地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印度在5月初突然加大乌里水电站泄洪量至每秒4500立方米,导致巴方20万人流离失所,此举违反《日内瓦公约》关于“禁止将民用基础设施军事化”的规定,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指出,此类行为构成“集体惩罚”。
而也正是印度的如此行径,使其精准打击民生基础的,导致了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小麦减产60%,违反《联合国水资源公约》第10条“不得危害他国生存用水”的条款。
2025年5月8日,印度曾因暴雨短暂开闸泄洪,导致巴基斯坦多地农田被毁,伤亡加剧,这种“水资源霸权”操作,本质是将民生资源转化为战略筹码,逼迫巴基斯坦在谈判中让步。
世界粮食计划署更是因此发出了警告,表示印度此举可能引发区域性饥荒。
但显然印度并没有将这样的警告放在心中,反而是在执行着他双重标准下的军事化操作,在关闭水闸的同时,其空军却轰炸巴方灌溉渠道,形成“断水-毁渠”的组合打击。
巴铁的“战略定海神针”
面对断水威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强硬表态,称水资源问题关乎“国家安全”,必要时将以军事手段回应,同时国际法院也已收到巴基斯坦提起的诉讼。
然而现实困境难以突破,国际社会虽谴责印度单边行动,但联合国缺乏强制干预机制,《印度河水协定》仲裁流程冗长,难以解决即时危机。
巴国内粮食产量预计腰斩,电力短缺引发工业瘫痪,社会动荡风险攀升,更严峻的是,印度蓄水后可能的“洪水攻击”,使巴基斯坦陷入“旱涝两难”的绝境。
面临着这样的绝境,巴方也终于是在这时祭出了中国制造的,向印度将水资源武器化的行径进行着反击行动。
迪阿莫-巴沙大坝,这座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超级工程,耗资120亿美元,于2024年完工,大坝库容达74亿立方米,可调节印度河30%年径流量,其独特设计不仅抵御印度泄洪威胁,更使巴基斯坦摆脱对印度河上游水流的被动依赖。
而投资了25亿美元的达苏水电站,装机容量5400兆瓦,被誉为“海外版三峡”,其巨型水库可储存印度河汛期洪水,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同时,确保旱季农业供水。
2025年夏季测试中,该电站成功抵御印度人为断流,保障下游300万公顷农田灌溉。
现在随着中国援建水利设施全面运行,巴基斯坦首次掌握水资源主动权,2025年8月,巴总理夏巴兹公开宣布:“印度河不再是一条危机之河,而是繁荣之河。”
而国际社会亦在推动着重启《印度河水条约》修订谈判的,要求印度承认巴基斯坦的水权主权。
结语
这场“断水战”已超越传统军事对抗范畴,演变为涉及水资源主权、核威慑平衡与中国基建影响力的多维博弈,当印度河的水流声与导弹倒计时同步响起,南亚次大陆的命运,正悬于大国博弈的钢丝之上。
而这场断水战的终结,则是在标志着中国基建技术已成为区域稳定的关键变量,巴基斯坦通过将“水劣势”转化为“水利优势”,不仅破解了印度的战略困局,更为南亚水资源冲突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式。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