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起“断水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其中又说明了什么?巴基斯坦向191国发出控诉,又是因为什么呢?
近日,印巴军方进行了沟通,同意将停火协议持续到5月18号。15号当天,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对外证实了这一消息。表面上来看,这场持续数天的印巴冲突,已经明显告一段落了。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虽然目前印巴两国都同意延长停火协议,但双方的冲突和分歧依然存在。尤其是对于印度莫迪政府来说,这场印巴冲突可以说让印度空军颜面扫地,印度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莫迪政府势必要找回面子,既然在战场上不行,那就在战场之外找。
目前来看,莫迪政府主要有两大动作:首先就是向巴基斯坦方面发出警告,要求巴基斯坦做一件事,并且措辞十分强硬。近日,莫迪在一场电视讲话中,一边强调印军这次对巴基斯坦境内目标开展军事行动取得的“战果”,一边威胁巴基斯坦,如果巴境内的恐怖分子再次对印度发动恐怖袭击,那么将会再次遭到印度的强力武力报复。巴基斯坦要想拯救自己,避免遭到印度的打击,就应该立即消灭其国内的恐怖分子,摧毁恐怖分子的营地。说到底,莫迪政府已经认定了之前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枪击事件,就是与巴基斯坦有关,是巴方的所谓“跨境恐怖主义行动”。但事实情况是,目前该事件的调查结果根本就没有出来,袭击印度游客的武装组织,不一定来自巴基斯坦境内,也有可能来自印度,而且可能是来自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莫迪政府还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除了为印度找回面子外,一方面也是想为这次印巴冲突中印军的行动制造“合理”借口,另一方面则是想以此混淆视听,借舆论对枪击事件的真相“盖棺定论”。
其次,莫迪政府的另一个动作就是发起“断水战争”。14号当天,印度第2次拉闸断水,再次关闭了建在杰纳布河上游地区的巴戈里哈尔水电站大坝的所有闸门,位于河道下游的巴基斯坦那边的河床清晰的暴露在外面。在这之前,印度就曾关闭过该大坝的闸门,之后又突然打开了两道闸门,当时印度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当地经历了强降雨,导致严重积水和山体滑坡,而打开闸门是为了泄洪。但这直接导致下游的巴基斯坦迎来了一场人为制造的洪灾,不少良田被尽数淹没。
现在莫迪政府又故技重施,显然就是在继续向巴基斯坦方面施压,妄图达到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再次说明了一点,虽然目前印巴双方已经停火,但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敌意丝毫没有减弱,反而对巴基斯坦造成的破坏,远比冲突来的要大。由此也不难看出,印巴紧张局势一时半会儿肯定是难以平息的。话说回来,因为这次的军事行动,印度已经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颜面,倘若莫迪政府仍一意孤行在水资源问题上动手脚,那印度的国际形象及声誉必将一落千丈。
那么面对印度方面的接连施压,巴基斯坦方面又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在外交层面坚决否认印度方面对巴基斯坦涉恐的指控。达尔在回应中就明确指出,迄今为止,印度没有拿出任何实质证据,证明其对巴基斯坦策划恐袭的指控,巴基斯坦欢迎国际社会对枪击事件展开公正透明的调查。印方将恐怖袭击问题外部化,这是严重的错误选择;其次,巴基斯坦直接将印度告上联合国,指控印度国内存在“核安全”问题。联合国目前共有193个成员国,换句话说,巴基斯坦这是在向联合国其余191国发出控诉,至于控诉的内容,主要是“核安全”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根据巴基斯坦方面的说法,印度境内屡屡发生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被盗的事件,这些事情表明印度境内存在倒卖敏感物资的“核黑市”,而这样的“核黑市”,必定会对印巴两国的安全乃至全世界的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很明显,巴基斯坦就是想借这件事,用国际舆论来向莫迪政府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