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少时落草为寇,后投奔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因战功被提拔为耀州刺史。天复二年(902年),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率军攻打李茂贞,李茂贞不敌朱温,损失惨重。温韬见朱温势大,遂举耀州归降朱温。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夺大唐,建立后梁王朝,当时占据山西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占据蜀地的剑南西川节度使王建、占据两淮江南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皆不承认朱温的正统性,朱温所谓的后梁王朝只控制着中原一隅,朱温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经营关中。于是。温韬趁机占据嵯峨山(陕西省泾阳、三原、淳化三县交界处),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伺机抢占关中,以成王霸之业。
当时温韬麾下已经聚集了十余万人马,小小的嵯峨山难以养活这支庞大的军队,为了解决军队的军费补给问题,温韬打起了死人(陵墓)的主意,而要论陵墓哪家强,皇陵必然是陵墓中含金量最高的。于是,温韬率领军队对大唐帝国十八代皇帝的陵墓(除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因为天气原因,才得以幸免)进行了彻底的发掘,从这些陵墓中温韬发掘出大量的金银珠宝,甚至还有钟繇、王羲之的真迹,是为温韬掘陵事件,温韬由此成为了大唐帝国真正意义上的掘墓人。曾经雄霸天下的大唐历代天子,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岂不让人唏嘘。
乾化元年(911年),温韬再次反叛后梁,归降岐王、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三月,温韬在攻打长安时,被后梁名将感化节度使康怀贞、忠武节度使牛存节大败,所部伤亡惨重,温韬攻取长安的野心也彻底熄灭。贞明元年(915年)十二月,温韬眼见李茂贞势力衰微,于是再次背叛李茂贞,举耀、鼎二州归降后梁。
后梁末帝朱友贞知道温韬此人言而无信,但当时梁军主力主要在黄河沿线与河东军激战,对关中不宜大动干戈。于是朱友贞接受了温韬的归降,并将耀、鼎二州改制为静胜军,以温韬为静胜军节度使,统领旧部,镇守其地。贞明六年(920年)六月,朱友贞诏命温韬率部跟随泰宁节度使刘鄩征讨反叛后梁的河中节度使朱友谦,不料却被远道而来救援朱友谦的河东节度使李存勖大败,所部损失殆尽。
战后,温韬被安置在开封担任闲职,后因温韬用重宝贿赂朱友贞的宠臣赵岩,得以外放到许昌就任匡国军节度使。龙德三年(923年)十月,李存勖攻入开封,后梁王朝灭亡,并建立后唐王朝,温韬也随之归降李存勖。当时,李存勖的重臣郭崇韬建议李存勖要处决温韬以惩罚其盗掘唐陵之罪。
“国家为唐雪耻,温韬发唐山陵殆遍,其罪与朱温相埒耳,何得复居方镇,天下义士其谓我何!”
但是,架不住温韬的“钞能力”,温韬再次用重宝通过伶人景进贿赂刘皇后,使得李存勖赦免了他,温韬得以继续回到许昌作威作福。当时的人就此事对李存勖有很大的意见,甚至在一定程度影响到了后唐王朝的合法性。
“庄宗皇帝(李存勖)为唐雪耻,号为中兴,而温韬毁发诸帝寝陵,宣加大辟,而赐国姓,付节旄,由是知中兴之说谬矣。”
但是人在做天在看,温韬多行不义自然是必自毙。天成三年(928年)九月,后唐明宗李嗣源下诏以温韬盗掘皇陵之罪处死(“生为黔首,起自绿林,依凭中夏干戈,劫盗本朝陵寝”),这位反复无常的盗墓贼最终究是迎来了天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