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不是明朝才有,中国申遗的城墙统称明清城墙,盖因明清是历史上大规模新建、改建城墙的高潮时期。在前朝遗留城墙的基础上,统治者结合当时的礼制重新设计规划,形成了南北形态各异、功能完备的筑城体系。在北方平原地带,城墙遵循儒家规整、对称的要求,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礼制建筑置于中轴线,道路与城门相连,城内格局如棋盘状。南方则依循道家“因天材,就地利”的思想,让城墙走势符合山川河流。
而在河北有座花2.3亿修复的明代城墙,长度位列全国第三,免费对外开放!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河北这座花2.3亿修复的明代城墙在哪里?那里又有着哪些少为人知的秘密?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正定城墙的那些事。正定城始建于北周,初为石筑。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近年城镇建设的发展,正定城除现存城门外、已多为土城。东城门已埋于国防工事之下,南门存里城门和瓮城门。
西存里城门、瓮城门、北存里城门及月城门。唐宝应元年(762年)因滹沱河溢水灌城,城日以圮,执政者对城墙进行拓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扩建为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二只,上宽二丈的土城。隆庆五年(1571年)真定知县顾授始将土城改为砖城,后任知县周应中申动府库银六万余两,征用真定府辖各县民夫,分段兴工,于万历四年(1576年)竣工。四城门东曰迎旭,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
并均附有月城和瓮城,后世重修或改建也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1993年7月15日,正定城墙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正定古城斥资2.3亿开启对城墙的修缮工程,重点修复了南城门城楼系统及古城墙5.2公里,复建了南门城楼;还恢复了西城门、北城门遗址。其中南门城墙为包砖修复,其余城墙仅作保护性修复,未进行包砖,真实呈现了明代城墙的构筑方式。
不仅如此,而且,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正定城墙的周长为24华里(约12公里),在我国现存古城墙中长度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南京古城墙和开封古城墙。正定城墙属于府级规制,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四座城门上都建有城楼,四角又建城角楼。整座城墙西北偏高,东南稍缺,轮廓呈“官帽”形,取《易经》中所讲的“天满西北、地缺东南”之意,又有“为官长久、贵人多出”的意思。
除此之外,正定城墙每个城门有两条登城的马道,马道设于城门左右,由两侧向中间的城门方向登城,登上城墙顶部处正好是高大的城楼下。正定城的马道宽阔而平缓,比一般池城的马道都要宽大。马道中间为台阶,两侧是缓坡,方便人员行走,也方便车辆马匹通过。站在正定古城墙的城楼上眺望,城中古寺与古塔林立,错落有致地静静伫立,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千年底蕴,也诉说着一代代古塔守护者的动人故事。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河北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想要趁着周末或者其他空闲时间,外出游玩,遛娃拍照,欣赏和感受一下与石家庄这座城市有关的那些美好,还是对河北花2.3亿修复的明代城墙情有独钟。
藏于河北的正定城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并且值得去逛逛的地方。如果,大家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可以先收藏一下。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出发。带着她(他),或者亲朋好友一起,好好地拥抱和感受一下正定城墙所带给大家的这些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和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