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在北京这座城市里,但是如果要问“什么是皇城”,恐怕能回答得全面的人并不多。

所以我想首先介绍一下皇城的概念

皇城,作为城中之城,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国家都城特有的城市建筑,它处于城市的核心部位。

皇城由三类建筑构成:

1.周边围合封闭的城墙和城门

2.皇城的主体建筑——皇宫和各类皇家建筑

3.为皇宫服务的各种设施和机构



01

皇城的城市地位和历史功能

皇城的地位也十分特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皇城在我国历史上只有首都城市才有,其他如省城等都没有。

2.皇城的构成很特殊:它是由皇宫、皇家御园、各种服务机构、各类库房和城墙、城门所构成的。

3.它处于城市的核心区域,是全城最好地理位置。

4.皇城是城中之城,如北京城有四重城廓,外层有外城、内城,皇城处于全城的核心区。



皇城也有特殊的历史功能:

虽然大家都称呼皇城为“城”,但实际上它不具有城市的社会生活的功能,也没有城市所具有的各种生活设施。

它的唯一功能就是防卫,是皇宫外围周边的一道防护设施,是保护皇帝和皇宫的一道高墙。



02

皇城的历史形成过程

皇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这张图是后人根据西周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中的描述所绘制的当时城市平面图。



《周礼·考工记》中讲: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就是说都城四面的每一面都有三个城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可以看到,这样交通就非常通畅。

我们从这张图上能看到,中间的方城应该就是皇城。

所以说,要追溯皇城,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目前考古发现,早在秦汉时期咸阳宫、长安和洛阳城,都修䢖了规模宏大的宫殿,那个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皇城的建筑形制。

据推算,秦代咸阳城面积为48平方公里,西汉长安城面积为36平方公里。



到了魏晋南北朝‌,城市建筑有了新的发展:

都城中心的皇宫位置已经北移,周边已建设了不规则的皇城墙,且东西两侧设立市场。



隋唐时期长安城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历史第一次有了皇城的记载:

其皇城的位置十分显要,建设规划也十分规范。



北宋时期开封城,周长50里,面积约53.2平方公里,废除了封闭式坊里制度,皇城已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



金中都城基本仿照开封城建造,比开封城稍小一些。

它的整个城池呈方形,周长约33里,城墙高约12米,分大城、皇城、宫城三重结构,大城四面城垣各开三门,北城垣复增一门,共设13门,城内置62坊,皇城建于城市中间。



元大都城可以说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元大都城的外城周长60华里,共有11座城门。

元大都城继承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采用了三重方城、皇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这种布局使得城市结构规整,中心明确,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礼制概念。



明清北京城又有了一些变化。

明清北京城,内城的周长约为24千米,面积为35.57平方公里;外城面积约为24.49平方公里,内、外城面积合计为60.06平方公里。皇城居中,建筑左右对称,已形成完整的城市中轴线䢖筑布局。



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历代皇城的面积也是有变化的。

秦代

咸阳宫占地面积3.72平方公里,皇城面积则要超过6平方公里。

西汉初

未央宫占地5平方公里,皇城面积推算超过7平方公里。

西汉

长安城长乐宫,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皇城面积推算要超过9平方公里。

北魏

洛阳城宫城占地3平方公里,皇城占地面积推算超过6平方公里。

唐代

长安城大明宫占地3.2平方公里,皇城面积推算要超过6平方公里。

北宋

开封宫城面积0.44平方公里,皇城面积要超过4平方公里。

金中都,皇城面积2.08平方公里。

元大都,皇城3.33平方公里。

明初

明初南京城,皇城面积6.53平方公里。

明清

明清北京城,皇城面积6.87平方公里,长2.75千米,宽2.5千米。

03

北京皇城的建筑特色

在整个古都的历史建筑中,皇城的建筑最为特殊。

同全市的历史建筑相比较,它突出特色有以下三点:

01

皇城的建筑性质和地位不同。

皇城里的皇宫、太庙、社稷坛、皇史宬、北海等都是皇家建筑,有千百年的文化渊源。

02

皇城的建筑功能不同。

皇城是专为皇家和皇帝对国家统治服务的,同都城其它建筑的服务对象完全不同。

03

皇城的建筑文化性质不同。

皇城建筑的本质是代表封建国家礼制文化的物化设施,每处建筑都承担着代表国家的独特文化功能。

比如社稷坛里的五色土,代表的是天下的土地,象征着大一统的国家。可以看到,这里边的文化功能都很丰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