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在西北战场上,投入解放事业的人民军队,后来被统一整编成西北野战军。而其它战场上的人民军队,也相继被整编成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还有东北野战军。这四支革命武装力量,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消灭反动派军事集团的骨干力量。后人将这四支部队称之为四大野战军。
在1949年之前,四大野战军都是以纵队为编制,其中的东北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鼎盛时期,下辖12个主力纵队。这12个纵队,如同12把尖刀,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为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尤其是四大野战军下辖的第一纵队,作风强硬,吃苦耐劳,攻守兼备,是能打胜仗的英雄部队。
西北野战军的第一纵队(后改编成第一军)。在该纵队的历史上,先后有两位名将任纵队司令员。
第一位是张宗逊,他原本就是独当一面的军事干部,曾任职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
后来,随着部队的整编,张宗逊被调到西北战场上,任职野战军副司令,同时兼任第一纵队的司令员。指挥部队先后历经了榆林,沙家店,岔口,黄龙,延清等战役。
第二位是独臂虎将贺炳炎,他以勇猛著称,是在战争中历练出来的一位百战名将。第一纵队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养成了善打硬仗恶仗的作战风格。为此,第一纵队在解放时期的西北战场上,创造解放县城数量最多纪录。
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任职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张宗逊与贺炳炎,分别获得了共和国的上将军衔。
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后改编成第16军,是解放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岭南雄狮)。在第一纵队的历史上,有两位名将任职纵队司令员,他们就是解放军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杨得志与杨勇。
在抗战结束后,来自冀鲁豫军区的八路军,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
只不过,杨德志后来被调到华北战场上,任职杨罗耿兵团司令员,而第一纵队的司令员一职暂时由政委苏振华代替。
在1947年,第一纵队与第七纵队合并,杨勇任职纵队司令员,苏振华任职政委。第一纵队在他们二人的领导下,先后参加了鲁西南,挺进大别山,解放洛阳,淮海等战役,为加快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与杨勇,包括代理司令员苏振华,全部都是获得了上将军衔。
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后改编成第20军,是解放军历史上的头号劲旅,更是作风强硬,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
华野第一纵队从成立,到后来的改编,纵队司令员都是华野名将叶飞担任。想必大家对这位都比较熟悉吧,他是华野三虎之首,个人的战术指挥能力,在名将辈出的华东野战军,绝对算是凤毛麟角。
正因如此,华野第一纵队在他的带领下养成了攻守兼备的作战风格。曾在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等战役中表现得很抢眼,经常两线作战,勇挫敌军,是华东战场上最能打胜仗的一支部队。
作为纵队司令员的叶飞将军,自然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在1955年他是获得了上将军衔。
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后改编成第38军,这支部队是解放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万岁军,拥有解放军第一王牌军的称号)。
在第一纵队的历史上,先后有两位名将任职纵队司令员,第一位是万毅,第二位是李天佑。
万毅是综合型的人才,军事与政治五五开。要知道,他不仅担任过第一纵队的司令员,同时还担任过第一纵队的政委,像他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李天佑是专业的军事干部,作战勇猛,有着东北猛虎的称号。第一纵队在他的带领下,经历了好几场硬仗恶仗,从而也打出了善打硬仗的作战风格。
东野第一纵队的两位纵队司令员,都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只是他们获得的军衔不一样,万毅是中将军衔,李天佑是上将军衔。
看样子:解放时期,四大野战军的第一纵队司令员。在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都是获得了上将军衔,只有万毅是个例外,因为他是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