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星竞逐的大唐诗坛上,王维独特新颖的诗风自成一家,这使得他成为了唐代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他的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更蕴含了深邃的禅意与哲理,让人在品味其诗词的同时,也能让人体验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在他的所有诗中,有一首诗尤为引人注目,它以澄澈空灵之笔,字字透露出禅机,抚慰了世人的心灵1200多年,这首诗便是《终南别业》。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那么,王维的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呢?其中又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呢?我们且来看看。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58年,彼时的王维,已位居尚书右丞,真可谓是权柄不轻。可惜的是,此时的王维也已经步入了迟暮之年。



最为重要的是,此时的大唐政局不稳,这使得早已洞察了官场险恶的王维,从四十多岁时便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远离了官场的是是非非。

远离了官场之后,王维像母亲一样,常常吃斋念佛,悠闲自得,想要在这个充满了烦扰的红尘俗世中寻找超然物外的那一份恬淡。

如今,已是57岁的王维想起了自己的一生,不禁感慨五十多年的悠悠岁月,竟如大梦一般,漂浮游离,却又一切清晰如昨,历历在目。

想想15岁那年,为了实现了人生的宏伟志向,他不惜舍下故乡,来到长安寻梦,并以无比豪迈的情怀,写下了“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这样的诗句。

17岁那年,他又以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唐诗闻名天下,声动长安,世人由此得知,唐诗中从此多了一个天才王维。



后来到了玉真公主的宴席之上,王维又凭一曲《郁轮袍》,征服了所有听众的耳朵。至此,王维终于以才华为钥匙,扭开了官场的大门。

21岁时,王维在大唐的科举考场中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一举拔得状元头筹,成为了天下士子皆抬头仰望的存在,他也担任了太乐丞一职。

但是,踏入官场才几个月,他属下的伶人便因为舞用皇帝才能享受的黄狮子而获罪,王维也因此受到牵连,最终被贬为了济州司仓参军。

所以,王维的一生,虽然有着很多让人羡慕的高光时刻。不过,在他的后半生中,更多的是他不想承受的各种凄风苦雨。

早年的时候,他最爱的妻子在难产中不幸离世,他不由得陷入了悲痛之中,难以释怀。因为无法释怀,他之后再也没有重新续娶。

而在仕途上,他也一再受挫,无法实现一生的抱负。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中,王维不幸被俘,还被安禄山强迫任给事中的伪职,致使他背受了无尽的骂名。



若不是因为他在被俘时曾作了一首《凝碧池》,抒发了他的亡国之痛,以及对大唐的思念之情,恐怕王维难以得到宽恕。

想到了这些,王维突然意识到,人生所有的光辉与荣耀,都不过如那大漠中的一抔黄沙,你越是握紧它,它越是流失得颗粒无剩。

人生的苦难与痛楚亦是如此,当你满眼都是这些苦难与痛楚时,它们便会无穷无尽,永远充斥着你的内心。

但如果你一切顺其自然,那么人生所有的光辉与荣耀都不会成为人生的累赘,人生的苦难与痛楚,也在岁月的磨砺下,化为内心的平和。

到了57岁时,王维终于明白:人们所追求的万千繁华,人们所经历的一切大喜大悲,都尽皆像春天的百花,谢尽以后,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大梦一场。

因此,只有保持内心灵的宁静与淡然,才是获得真正的“永恒”;唯有追求人生的常态,才是人生永远不变的“真理”。



在这种思想的催生下,王维带有无尽禅意,且又空灵澄澈的这一首《终南别业》终于应运而生,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更是抚慰世人1200多年。

在开头的“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两句中,诗人说:“步入中年后,我便对佛学之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直至暮年,才在终南山下觅得了一处安身之所。”

第三四句的“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接着说:在这终南山下,如果有同道之人,我便与其往来唱和,论道于山水之间。

倘若没有同道之人,只要我有兴致,我也可以孤身一人,漫步于山水之间,畅游四方,独自品味其中的乐趣。

到了诗的五六句中,诗人写出了抚慰世人1200多年的那两句千古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意思即是:我时常随性而行,经常一不留意,便走到了溪水的尽头。眼看前面已经没有了路,我便悠然地盘膝而坐,静观天边的云卷云舒,变幻无穷。



最后的“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两句是说,在这样无比惬意的日子里,我偶尔也会在林间遇到村野老叟,我便会忘情地与他攀谈起来,常常谈得忘了归家。

王维的这首诗,全篇都在描述着两个字——“自然”,这个“自然”既指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也指我们内心的那份淡泊宁静,了无牵挂,随性自然。

这样的“自然”,使得王维想走便走,想留便留,想回家便回家,一切随心所欲,无需预设起点,亦无需预设终点,只需看兴致就行。

行进的过程中,凡诗人所至之处,皆成风景;凡目光所及,尽是所爱。如果前方没有了路,不妨就将这绝境视为稀有的景致,不妨就将这绝境当作灵魂修炼的地方。

总之一句话,一个人只要心怀坦荡,则人间无处不是坦途大道,一个人只要心存淡泊宁静、随性自然,则无处不是柳暗花明之境。



这就是王维寄身红尘半世,经历无数挫折与苦楚后的大彻大悟,它空灵澄澈,通透深刻,1200多年来,影响了无数迷失方向的人。

而身处红尘俗世之中的我们,或许做不到像王维那样心如止水、大彻大悟,也做不到像王维那样随性自然、超凡脱俗。

但只要我们能够从王维的诗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享受心灵的平和,继而以满腔热情地去拥抱生活,享受“生命”的旅程,让心灵在自然与诗意中遨游,那也不失为一种恬淡,一种释然。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处请告知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